閱讀歷史 |

第900章 國祚之戰的上中下三策 (第3/3頁)

加入書籤

府內書房。

徐長青已經在內書房內思慮了好幾天,卻遲遲沒有決斷。

模範軍此時看似強大,各方面開戰的時機都已經成熟,但卻也正因為如此徐長青才更為的謹慎。

這一戰不開則已,一開,那種影響力將是無以復加的。

萬一模範軍在哪個環節出現了紕漏,即便徐長青是穿越者,即便徐長青底子很厚實,卻也極有可能再無法挽回。

這也讓徐長青不得不慎重。

須知,不論是吳三桂,張獻忠,李自成,還是羅汝才,賀一龍,包括白廣恩,孔有德等人,都他孃的是一頭頭餓狼。

更別說還有隱藏在水面下的祖家等勢力。

別看祖家現在撲街,像是沒有了什麼底子,但祖家的核心子弟,在大清國都有要職,且多半都有實權。

加之他們數代人形成的影響力,手底下佃戶又很多,振臂一揮之下,依然是強而有力的一流軍事集團。

這也導致徐長青遲遲吃不準到底在何處開戰。

按照之前徐長青的部署,戰場自然是在高麗更為合適。

所謂‘死道友不死貧道’,若是在高麗爆發大戰,縱然要增加一些運輸和人力成本,但卻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退一萬步說,即便最終模範軍在高麗打輸了,依然不會傷及核心,稍稍緩緩便能東山再起。

但這玩意兒徐長青能看明白,多爾袞等人又豈能看不明白?

最怕的事情是,倘若模範軍提前在高麗佈局,但清軍卻不上套,後果就有點嚴峻了。

所以這個‘上策’只是最理想的狀態。

這究竟是直關國祚之戰,怎麼小心都是不為過的。

剩下的便只有兩條線。

一條是走大沽口這邊,利用模範軍龐大的船隊,不僅能保證運輸力,也能打得起對峙消耗,是為中策。

但這中策最尷尬的地方就在於,暫時‘師出無名’。

而且即便模範軍打下了大沽口,乃至打下了天津衛,目前的狀態下也很難對京師產生威脅。

下策則是兵臨中原一線。

好處是可以犁清中原這數年來混亂的現狀,加大大明對中原地區的影響力和威懾力。

壞處卻也顯而易見。

恐怕也正是清軍最希望看到的局面。

一旦模範軍兵臨中原,就算模範軍糧餉、後勤全都無憂,但敵人卻不會再是真滿洲為主,而是孔有德、白廣恩、唐通、劉良佐、包括吳三桂等漢軍旗的漢人奴才們。

“到底該如何選擇呢?”

徐長青點燃了一袋煙,任由煙霧將自己繚繞遮蔽,眼神略有迷茫的看向巨大的地圖與沙盤,還是遲遲下不定決斷。

說到底。

模範軍,包括大明,即便已經翻盤的先兆,但掌控力究竟還不夠強,還不足以形成碾壓局,上不了大清國的高地。

特別是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等滿蒙王族核心也意識到了,他們已經處於被大明壓制的狀態,只會小心小心再小心,很難再給模範軍殲滅他們滿蒙八旗主力的機會。

而徐長青在川蜀和高麗的佈局,此時又還太過稚嫩,還需要很多成長空間,挑不起這個大梁來。

正當徐長青煩躁的來回踱步時,外邊忽然傳來親兵急急的稟報:“報——高麗八百里加急!高麗王上李倧已於前日夜間暴斃身亡……”

“嗯?”

徐長青登時一個機靈,一下子抓到了什麼。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