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雷達無人機發威 (第1/3頁)
李衛東自從提出了合成孔徑雷達和高精度攝像頭結合的計劃後,實驗室內的工作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緊張狀態。每個人都感受到一種迫在眉睫的緊迫感,空氣中似乎瀰漫著一股隱形的壓力。
“我們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這項任務,敵人不會給我們太多喘息的機會。” 李衛東站在實驗室中央,語氣堅定地對眾人說道。
首先召集了雷達技術專家們,圍繞著合成孔徑雷達的應用展開了詳細的討論。
“合成孔徑雷達的關鍵在於解析度和覆蓋範圍,我們的目標是讓它能夠在高速飛行的同時,捕捉到地面上每一個細節。” 李衛東的目光掃過每一個人,“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在雷達的天線設計、訊號處理、資料傳輸等各個環節上進行全面最佳化。”
“李主任,關鍵在於如何在小型化的同時保持足夠的解析度。” 一位雷達專家提出了問題,
“合成孔徑雷達在理論上可以達到很高的解析度,但在實際應用中,受制於飛行器的空間和功耗限制,要實現這一點難度相當大。”
李衛東點了點頭,他早已預見到了這一點。
“我們可以透過最佳化雷達的訊號處理演算法來提高解析度,另外可以考慮使用更高頻率的微波波段,提高探測精度。” 說著,快速在圖紙上勾畫出一套改進方案。
“我們還需要提高資料處理的速度。” 另一位工程師補充道,“合成孔徑雷達產生的資料量非常龐大,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就無法實時提供精確的影象。”
李衛東沉思片刻,隨即眼中閃過一絲靈光。
“我們可以採用並行處理技術,將資料處理任務分配給多組處理器,同時進行處理,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他的思維敏捷,迅速形成了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
“很好,大家按照這個思路進行分工。” 李衛東果斷下達指令,“雷達天線的設計交給張工,訊號處理交給李工,資料處理的最佳化由王工負責。”
研究團隊迅速行動起來,各個小組分頭開展工作。李衛東則在各個小組之間來回穿梭,隨時解答他們遇到的難題,並提供指導。
……
與此同時,另一邊,攝像頭系統的研發也緊鑼密鼓地展開。“我們的攝像頭必須具備超遠距離成像能力,同時能夠在惡劣天氣條件下保持高解析度。” 李衛東在攝像頭小組的會議上強調道,“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在光學設計、感測器選擇和影象處理上進行全面創新。”
“李主任,現有的光學鏡頭難以在超遠距離下保持清晰度。” 一位光學工程師提出了技術挑戰,“特別是在高空中,空氣的抖動和湍流會對成像質量產生很大影響。”
“我們可以嘗試使用自適應光學技術。” 李衛東立刻給出了建議,“透過實時調整鏡頭的形狀來補償空氣中的擾動,確保影象的清晰度。”
“不過,自適應光學的系統複雜,需要精密的控制演算法。” 另一位工程師提出了新的問題。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和控制系統的團隊合作解決。” 李衛東不假思索地說道,“我們可以將這套系統與雷達的訊號處理模組結合,共享處理器資源,減少系統的複雜性和功耗。”
攝像頭小組的成員們紛紛點頭,迅速投入到新技術的研發中。李衛東又一次展現了他卓越的領導才能,他不僅能夠提出創新的技術思路,還能將不同領域的技術專家有效整合,形成強大的研發合力。
……
時間緊迫,李衛東和他的團隊夜以繼日地工作著。
實驗室內,燈光徹夜不滅,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專注地進行研究與實驗。李衛東幾乎沒有閤眼的時間,他總是在各個小組之間來回奔走,確保每一個環節都在按計劃推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