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03章 太陽能電板 (第2/3頁)

加入書籤

9世紀,當時科學家們發現了光電效應。

然而,真正的突破是在20世紀50年代,貝爾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製造出了第一塊實用的矽太陽能電池。這項技術迅速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人們開始意識到太陽能可能是未來能源的希望。

在60年代初期,太陽能電池技術還處於起步階段,但已經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這一時期的太陽能電池發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957年,霍夫曼電子公司生產出了第一批商業化的太陽能電池,效率約為2%。這些早期的電池主要用於為人造衛星提供電力,成本極其昂貴,每瓦特造價高達1000美元。

1960年,霍夫曼電子公司推出了效率為14%的太陽能電池,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一個重大突破。然而,由於成本仍然高昂,這種電池的應用範圍仍然十分有限。

1962年,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發明了第一個現代矽太陽能電池。這種電池採用了擴散p-N結結構,大大提高了電池的效率和穩定性。

1963年,夏普公司開始大規模生產太陽能電池,並將其應用於各種電子產品中,如太陽能計算器等。這標誌著太陽能電池開始逐步走向民用市場。

1964年,NASA發射的Nimbus衛星首次使用了大面積的太陽能電池陣列,為衛星提供持續的電力供應。這次成功的應用極大地推動了太陽能電池在航天領域的發展。

1965年,漂亮國學者普林斯提出了\"鈍化發射極太陽能電池\"的概念,這一理論為後來太陽能電池效率的大幅提升奠定了基礎。

儘管60年代的太陽能電池技術取得了諸多進展,但其效率和成本仍然無法滿足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需求。大多數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仍然徘徊在10%-15%之間,而成本則高達每瓦特100美元左右。

在李衛東獲得的先進技術中,就包含了非常強大的太陽能電板技術。這種技術的轉換率比當前水平高出數倍,可以很輕鬆地收回成本。李衛東深知,中國廣袤的西北地區擁有豐富的光照資源,如果不加以利用,將是巨大的浪費。

更重要的是,隨著工業化程序的加速,國家的用電量正在急劇攀升。傳統的火力發電廠成本高昂,而且汙染嚴重。相比之下,太陽能發電不僅清潔環保,一旦形成規模,成本還會大幅降低。

考慮到這些因素,李衛東決定親自著手製作太陽能電板樣品。他知道,這項技術如果成功,將為國家的能源戰略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李衛東來到了他的秘密實驗室。實驗室裡擺滿了各種精密儀器和原材料,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淡淡的化學藥劑味。

李衛東深吸一口氣,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他知道,接下來的工作將是一場艱苦的挑戰,但他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首先,李衛東仔細檢查了準備好的矽片。這些矽片是太陽能電池的核心,其質量直接關係到最終產品的效率。他拿起一片,對著燈光仔細觀察,確保沒有任何肉眼可見的缺陷。

\"完美,\"李衛東喃喃自語,臉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接下來,李衛東開始進行矽片的清洗工作。他小心翼翼地將矽片浸入特製的清洗液中,然後用超聲波清洗機進行深度清潔。這個步驟看似簡單,卻至關重要 - 任何微小的雜質都可能影響電池的效能。

清洗完畢後,李衛東將矽片放入烘乾機中。他的動作輕柔而精準,生怕對這些珍貴的材料造成任何損傷。

當矽片完全乾燥後,李衛東開始進行摻雜工序。他先將矽片放入特製的爐子中,然後小心地引入摻雜劑。這個過程需要精確控制溫度和時間,稍有差錯就可能前功盡棄。

李衛東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