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31章 八元八愷:季孫行父向魯宣公講授了哪些禮儀知識 (第1/2頁)

加入書籤

魯宣公倒也不是嘴上說說而已,不管如何,他確實要好好問問季孫行父,你怎麼可以擅自行事,將寡人的命令當稻草?

過了幾天,魯宣公果然親自赴季孫府請教有關禮儀。季孫行父隱隱感覺國君這次到來估計是前來問罪的,什麼請教有關禮儀那只是一個幌子而已。季孫行父假裝非常感動,依魯宣公之命,向魯宣公抖了一把大學問家的書包。

史料當然也記錄了這一次季孫行父對魯宣公的傳道授業解惑情況。

當然,季孫行父的主要目的,還是要透過這個機會,向魯宣公解釋自己為何不請示國君就直接驅逐了公子僕,畢竟,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你季孫行父這樣行事,也太不把國君放在眼裡了。

我們聽聽他的高深理論吧。

季孫行父對魯宣公行了大禮,然後君臣分賓主而坐,坐而論道。季孫行父道:“主公,想當年,高陽氏手下有八大賢臣,即蒼舒、隤敳、檮戭、大臨、尨降、庭堅、仲容和叔達,因為德行高尚,與世人相處和諧,故人稱八愷。

八愷的德行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即齊、聖、廣、淵、明、允、篤、誠。齊,指他們率心由道,舉措皆中。聖,指他們博達眾務,庶事盡通。廣,指他們器宇宏大,度量寬弘。淵,指他們知識淵博,思慮深遠。明,指他們曉解事務,洞察幽微。允,指他們終始不愆,言行一致。篤,指他們產志性良謹,交遊款密。誠,指的是秉心純直,布行貞實。

與此相對應的,高辛氏也有八大賢臣,即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和季狸,因為德行高尚,被人譽為百善之長,故人稱八元。

八元的德行也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即忠、肅、共、懿、宣、慈、惠、和。忠,即與人無隱,盡心奉上。肅,即機靈敏達,臨事恪勤。共,即治身克謹,當官理治。懿,即保己精粹,立行純厚。宣,即應受多方,知思周徧。慈,即愛出於心,思被於物。惠,即性多哀矜,好拯窮匱。和,即體度寬簡,物無乖爭。

這八元八愷,形成了十六個家族,各自秉承著其先祖懿德,世代傳承,家族興旺。但可惜,到了後來,堯帝在位時,卻沒有重用這十六大家族,致使天下出現了很多問題。

如到了帝嚳時,出了一個惡棍,他掩蔽仁義,包庇奸賊,好行兇德,愚昧奸詐,以壞為伍,人稱混沌。到了少皞帝時,也出了一個惡棍,他毀壞信義、廢棄忠誠、安於讒譖、信用奸邪、造謠中傷、掩蓋邪惡、陷害良善,人稱窮奇。顓頊帝時,也有一個惡棍,他好壞不分,真理不聽,專行奸邪,無視明德,擾亂天道常理,人稱檮杌。黃帝時代縉雲氏家族也出了一個惡棍,他貪得無厭,無度索取,恣意奢侈,不恤窮匱,人稱饕餮。

混沌、窮奇、檮杌、饕餮出現後,世代行兇,被世人痛罵為四凶。四凶為害人間,誰都沒辦法治。堯帝的重臣舜非常著急,就向堯帝舉薦了八愷,讓他們負責水土管理和其他一些政務。舜又向堯帝舉薦了八元,讓八元向四方宣揚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這五種教化。

堯帝重用了八元八愷,八元八愷當然不負重望,建議舜和堯帝開啟四方城門,廣納四方賓客,並驅逐四凶族人,將四凶族人流放到四方邊荒蠻夷之地,讓他們抵禦四方妖孽。

從此,天下大治,國泰民安,這都是舜舉薦重用了八元八愷、驅逐四凶的功勞。所以,堯帝崩後,人民推舉了舜做天子,原因就是因為他舉薦了十六位賢人,剪除了四個兇人。

主公吶,舜能舉薦十六賢,這便是十六件大功。除掉四凶,這便是四件大功。加起來可是二十件大功德啊,所以他能夠成為天下共主。如今臣雖然未能向主公舉薦賢人,但至少畢竟除掉了公子僕這個兇人,相比於舜來說,臣也算有了二十分之一的功勞。所以,臣雖違逆主公命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