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55章 蒲邑再歷難(1) (第1/2頁)

加入書籤

在繼續講孔子之前,筆者認為有必要交代一下相關史料中存在的邏輯問題,這也涉及到了【大智若愚】這個成語。

史料記載,孔子在匡邑受匡人圍困數日,幸得顏回請出衛國大夫甯武子,甯武子親至匡邑,向匡人解釋,這才脫困。

但是,甯武子是衛文公、衛成公時期的衛國大夫寧俞,離現在已經一百五十多年了,怎麼可能?

想當年,由於衛國在晉楚城濮大戰時站隊楚國,結果楚國兵敗後,衛國遭到了晉國報復。晉國先君晉文公當時欲殺了衛成公,寧俞不避艱險,周旋其間,最後保住了衛成公之命。

寧俞因機智果敢、忠心護主而受到後世高度評價。孔子曾高度評價過寧俞,曰:“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所以,成語愚不可及,本是一個褒義詞,相當於大智若愚之意。

但顯然,孔子過匡邑受困之時,甯武子寧俞已經不在人世了。

筆者認為,孔子之所以能夠脫困,是顏回發現自己老師陷入困境後,急趕回都城帝丘,找了顏濁鄒求助。

顏濁鄒去求見了衛靈公,衛靈公本就有意要重用孔子,故派人前來。這才有了後面據浦邑作亂的公叔戍知道衛靈公又欲重用孔子,故在浦邑攔下孔子一行人,警告孔子不得回衛國一事。

當然,這只是筆者的一家之言,姑妄言之,大家也就姑妄聽之即可。

現在,還是繼續講我們的孔老夫子吧。

此時的孔子,帶著他的一眾弟子們,還在公叔戍控制下的蒲邑。但是,孔子已經決定要離開蒲邑了,他們的目標,當然是既定的陳國。

衛國這一場對君夫人南子的未遂自殺事件,結果是蒯聵逃亡去了晉國。

那作為蒯聵親信的蒲邑大夫公叔戍就緊張了,他已經做好了反叛衛靈公追隨蒯聵的一切準備,那就反了吧。

蒲邑公然反叛衛國。

孔子不可能安全地呆在蒲邑了,他決定去陳國。

公叔戍聽說孔子要離開蒲邑,立即命城門守卒攔截,不許放一車一人出城。

公叔戍雖不敢明目張膽對孔子動手,但他絕不容許孔子返回帝丘。

因為訊息傳來,國君已經決定重用孔子,聽說給予孔子的待遇已經定下了:卿大夫級別的俸?。

你孔仲尼口口聲聲說要去陳國,陳國這種連三流都算不上的國家,你真會去?騙人吧。

孔子反覆解釋,但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在公叔戍的授意下,城門守卒就一個態度:不許出城!

一方要走,一方攔著,雙方情緒很快就漲了起來。

終於,仲由再也不想按孔子不要與這些大頭兵起衝突的叮囑,咣地一聲拔出劍來,雙目圓睜,怒聲道:

“自盤古開天以來,從未聽說此等無理更無禮之事。既不能以聖賢之理解決問題,那就問問這把劍吧。由之劍,已久不沾血矣,今日看來是渴了!”

仲由揮動佩劍,朝著蒲邑士卒衝了上去。

冉求、公良孺見仲由動手了,也不再多話,拔出佩劍也衝了上去。

蒲邑城門守卒哪敢放他們走?見仲由等人居然拔劍相向,也不甘示弱,領頭的大喝一聲,命令士卒散開,將孔子等人團團包圍。

端木賜見事至此,急對顏刻道:“趁著混亂,等會你駕車衝出去,看他們誰敢對老師動粗?”

突然,城門處傳來一聲怒喝:“喲,一群儒生也居然玩起刀劍了?這裡是老子的地盤,誰敢動粗?!”

公叔戍到了,而且是帶著更多計程車卒到了。

孔子大急,雖然仲由、冉求等人武藝高強,但自己一方區區十數人,怎敵全副武裝的數百蒲邑士卒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