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68章 立君風波 (第1/3頁)

加入書籤

公元前542年6月28日,魯國國君魯襄公去世。

由於魯襄公是不正常死亡,而且是正當壯年去世,所以當時魯國根本沒有立世子。

魯國非但沒有立世子,魯襄公甚至還沒有嫡子!

是魯襄公不夠努力嗎?

不,魯襄公沒有嫡子的原因,是魯襄公根本沒有立夫人!

活了33歲,活出個傀儡模樣。

魯國的公卿大夫們,甚至都不為自已的國君張羅一門象樣的親事。

魯襄公的一生,是夠憋屈的。

魯襄公及冠是提前的,當時僅僅12歲。

而且還是在當時諸侯聯盟盟主晉悼公的過問下,魯國卿大夫才勉強為魯襄公及冠,算是允許魯襄公親政了。

可以相信的是,剛及冠親政的魯襄公是不可能娶妻的。

但當他十七八歲甚至二十多歲時,怎麼還不立夫人呢?

這個問題就出在魯國三桓尤其是執掌魯國內部事務的季氏頭上。

我們說過,自魯桓公以來,每一代國君,魯桓公、魯莊公、魯僖公、魯文公、魯宣公,整整五代魯國國君,都選擇了與齊國聯姻。

與齊國聯姻是符合魯國國家利益的,強大的齊國可以成為魯國的依靠,而且可以有效化解齊魯矛盾。

但是,也正因為與齊聯姻,使魯國公室有了強大的外部依靠,這不符合在魯襄公時代真正全面掌握魯國政權的三桓利益!

但魯襄公三歲時幼年即位,十二歲時少年親政,再過幾年就是小夥子了,再怎麼樣,魯襄公也畢竟是一國之君,總得要有女人吧?

這個沒問題,季氏就給出你國君的女人即可。

具體便是找幾個鄰近的小國諸侯的公族女子,但她們都不是夫人,只能是魯襄公的嬪妾。

春秋相關史料從來沒有記錄魯襄公迎娶夫人這種重大事件,而且由於娶來的嬪妾由於母國地位實在過於低下,連春秋史料都不屑記錄。

一直沒有立夫人,這就註定了魯襄公一直沒有嫡子。

沒有嫡子就意味著不能立世子,這也就意味著魯襄公以後的國君之位,只能從庶子中產生。

這也就意味著,魯國三桓可以更加方便地控制著魯國公室!

魯襄公的嬪妾應該有好幾個,至少庶子是有好幾個的。

如今魯襄公去世了,國不可一日無君,那立誰為國君就成了魯國卿大夫們重點考慮的國家大事了。

魯國卿大夫們,現在是哪些人?

執政上卿從原來的一位叔孫豹,現在變成了兩位,即大司徒季孫宿和大司馬叔孫豹。

剩下三位卿大夫分別為大司空仲孫羯、大司寇臧孫為和大司士子叔弓。

其中子叔弓代表魯國公室,爺爺是子叔嬰齊,父親是子叔老。

臧孫紇被害流亡後,以歸還封邑為條件,總算保住了臧氏家族宗祠。此時的宗主為臧孫為,大司寇。

曾經的魯國賢臣臧孫紇後來老死於齊國,死後獲諡號武,人稱臧武仲。

在卿級班子中,子叔弓和臧孫為絕對不是決策者,而是三桓決策後的執行者。

反正今後魯國是三桓的天下,新君立誰,當然是三桓的事。而三桓的最終拍板權,當然是實力最強大的季氏家族宗主季孫宿。

季孫宿早就有了人選。

早在魯襄公病重時,季孫宿就高調地將公子野帶到自已家裡。

公子野,魯襄公其中一個叫敬媿的嬪妾所生之子。

季孫宿此舉,就是給所有魯國人一個明確的訊號:公子野將是未來的魯國國君。

敬媿是來自胡國的公族女子,胡國是一個弱小得根本不起眼的東夷小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