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1章 魯鄭伐宋:都不要面子了?那就打吧 (第1/2頁)

加入書籤

公元前700年12月10日,魯國會同鄭國出兵討伐宋國,兩國聯軍侵入宋國境內。

魯桓公信心滿滿,本以為憑著自己的正義以及鄭軍的強悍,教訓一個前幾年已經被打殘了的宋國根本不在話下。

誰料,宋莊公並非無能之輩,他早就作足了準備,將鄭國人背信棄義以及魯國人處事不公的事在宋國上下廣泛作了宣傳,將宋軍士氣鼓得老高老高。

鄭魯伐宋,以魯國為主,鄭國只是跟班。作為聯軍主帥的魯桓公是講戰禮的,作為自認為禮儀比大周王朝還要周全的宋莊公更是講戰禮的,於是,這場戰役就是一場宣傳符合戰禮的春秋貴族之戰。

所謂符合戰禮,那便是大家真刀真槍幹一架,誰也不許耍花招。具體過程是這樣的:

雙方列好陣,而且還要確保大家都準備好了,絕對不能趁對方沒準備好而發起攻擊。

接下來,雙方互派出一車,代表各自國君問話,“為什麼來打我?”“因為你討打。”

一陣唇槍舌劍後,誰是真正的師出有名便基本明確了。師出有名的,士氣高漲;師出無名的,士氣低落。

士氣,則是影響戰役最關鍵的因素。因為接下來的真正開打,雙方都是戰車將士相對,參戰的都是擁有參軍資格的國人,當得知己方是正義之師,那就激起為榮譽而戰的勇氣。

這就是為什麼一個國家要打另一個國家,必須把出師理由給找足了的緣故。

這一次,魯桓公的理由是你宋國佬太貪了,而且不給寡人面子,寡人辛苦調停你宋鄭矛盾,結果你就不聽勸,該打。

相比之下,宋莊公的理由則是高大上了:不管如何,鄭國失信於宋國。你魯國本是調停人,結果完全站到了鄭國一方,居然因此而出兵攻打宋國。

戰役打響了,戰役的結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宋軍一個衝鋒,就將魯鄭聯軍打敗了。

魯桓公氣急敗壞,這也是魯國曆史上一位有些個性的國君,敗了就完事了麼?不,既然有意出來爭當中原諸侯之首,能夠被眼前一點點挫折而嚇住嗎?

既然魯鄭聯軍都打不過宋軍,那就再聯合更多的諸侯吧。這十多年來,你宋國佬可是誰也不鳥你,但寡人的魯國卻是上交好周天子,下交好眾諸侯的。

至少手頭還可以聯絡陳國、紀國、齊國、衛國、蔡國、曹國、南燕國等諸侯。魯桓公行動了,信心滿滿地行動了。

但是,一切很不如意。首先是陳國出事了,公元前700年8月,陳國國君陳厲公被弒殺,國內一片混亂,那還有可能參加聯軍?

那齊國呢?齊國國君齊僖公根本連魯國的使者都不願意接見!齊國一直是鄭國的盟國,為何這一次卻幫助宋國要與鄭國作對?

原因很簡單,齊國國君齊僖公本就與鄭昭公關係較好,畢竟鄭昭公曾經是齊僖公看中的乘龍快婿。

雖然後來因鄭昭公的原因沒娶了自己的女兒,但情感上齊僖公還是傾向鄭昭公的。這次鄭厲公奪了鄭昭公的君位,齊僖公想起畢竟是鄭昭公曾經幫助過齊國,當時就是鄭忽率鄭軍在殲滅侵入齊國的北戎武裝中居功甚偉。

看著鄭國兄弟倆的奪位之爭,齊僖公早就有意見了:鄭忽居然被你鄭突趕下臺了,那寡人自然對你鄭國有意見了。

現在,齊僖公見宋國與鄭國交惡,自然主動站到了宋國一邊,宋莊公輕輕一邀請,齊國便積極參與進來,幫助宋國來了。

不過,齊僖公對宋莊公提了一個要求:先幫齊國收拾了紀國再說。

宋莊公很愉快地答應了,只要你齊侯能聽寡人的,那寡人可以滿足你一切需要。

衛國這些年來一直是齊國的跟班,見齊國與宋國站在一起,應齊國之邀,也加入進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