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孔子赴蔡(1) (第1/2頁)
孔子靜靜聽著弟子們的熱烈討論,喃喃自語道:“楚王有德,丘豈可負之?無功而受?,又是丘豈可為之?”
顏回走近孔子,對孔子低語道:“夫子,依弟子之見,赴楚勢在必行,但並非今日此時。若吾等用心謀劃,替楚王解決些實際問題,豈不有功於楚國?”
孔子點點頭,讚許道:“子淵之言,正合吾意。且讓子路等人議論一番吧,吾已有安排。”
仲由見孔子與顏回兩人在一旁竊竊私語,忍不住好奇問道:“夫子,難道還有什麼值得猶豫的麼?”
顏回看了看孔子,孔子點點頭,顏回這才將箇中情由給大家說了。
原來,孔子認為,欲赴楚謀官,必先為楚國立功。否則,無根無基,這樣的官對孔子及一眾孔門弟子而言,可做但做不長。
楚國此時正在幹什麼?
前面我們講了國際時勢,但那個國際時勢其實是一兩年以後的事。楚昭王欲封孔子,大約是在公元前491年左右,這個時候晉國的內亂還未完全平息,楚國最關注的是蔡國。
想當年,正是蔡國國君蔡昭侯,因為一件皮大衣的事,最終差點讓超級大國楚國給滅了國。
公元前509年,蔡昭侯穿著那件珍貴的皮大衣赴楚國朝見,結果楚國令尹囊瓦看中了這件皮大衣,索要不成後,找了個理由將蔡昭侯給軟禁在了楚國。
蔡昭侯被整整軟禁了三年,直到公元前506年才被釋放回國。
令楚國人沒想到的是,蔡昭侯絕對是那個時代最有個性的諸侯國君之一,他恨透了楚國,回國後,立即將搞垮楚國當成了人生唯一追求的目標。
於是,蔡昭侯先跑到晉國,說服了晉國組織國際聯軍討伐楚國。但晉國人最終是收下了蔡昭侯送去的大把財物,組織了聯軍搞了個表面行動,最終對討伐楚國不了了之。
蔡昭侯從此對晉國完全失望,轉而投向了當時在軍事界已經小有名氣的吳國,不但送給吳國大把的財物,還將世子也留在吳國為人質,表示向吳國稱臣,最後換來了吳國出兵討伐楚國的結果。
這就是導致吳楚柏舉之戰的前因,其後果就是吳軍在柏舉以三萬精銳,擊潰二十萬楚軍,最後攻入楚國都城郢都,使超級大國楚國在名義上被滅了一次。
最後,地大物博且人口眾多的楚國,在公族大夫們的齊心努力下,發動了全民抵抗運動,並在傳統盟國秦國的幫助下,將吳國侵略者趕出了楚國。
楚國,從此不但將吳國列為頭號敵人,同時也將蔡國列為了第二大敵人。
已經完全恢復了國力的楚國,在英明的楚昭王領導下,會對敵人客氣麼?
楚國對蔡國發起了討伐行動,蔡國能頂得住嗎?蔡國終於慌了,蔡昭侯又氣又急,那怎麼辦?
楚國給出的條件是蔡國將國都遷入楚國邊境,完全淪為楚國附庸。但蔡昭侯能答應嗎?
此時的蔡國,在楚國大兵壓境下,完全到了國家敗亡之際!
但蔡國國君蔡昭侯,會答應楚國的條件嗎?與楚國有著深刻歷史仇怨的蔡昭侯,絕對不可能答應楚國的要求。
蔡昭侯想到了吳國。
是的,蔡國,寧可遷去吳國邊境,也不願遷至楚國邊境。
這了這個時候,我們得花點筆墨來介紹一下蔡國了,否則,我們就很難跟上孔子之所以離開陳國去蔡國的思路。
對蔡國的歷史,孔子這樣的大文豪當然是很清楚的。
蔡國,春秋十二諸侯之一,首封於公元前1046年,首封君為周文王之子叔度,最初封於祭地,即今河南滎陽西北,建立了祭國。
由於古時“祭”與“蔡”為同音通用,故祭國又稱蔡國。
但叔度後來在周成王時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