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93章 居喪三年:為什麼孔子堅持要守喪三年? (第1/2頁)

加入書籤

接下來,孔丘就得居喪三年。居喪三年,是表達生者哀痛的一種習俗,具體是子為父母、妻為夫、臣為君得居喪三年。

當然這個後來形成了禮制,一般情況下,三年並非指整三年,即36個月,而是採用了27個月,即兩個整年,加上三年中每年的一個月,共計27個月。

這三年內,據說居喪者在穿著打扮、飲食居處、言行舉止等都有具體的標準,如不得婚嫁,不得娛樂,不得洗澡,不得飲酒食肉,夫妻不能同房,必須居住在簡陋的草棚中,是官員的必須解官居喪等等。

當然,在春秋時期,還不需要這樣做,這個禮制是在後來統治階級為了自己的統治需要而固定下來的。

我們最熟悉的,可能是影視劇中的“丁憂”了。

應該說,這樣的禮制非常苛刻,一般的人是根本無法堅持的。

但孔子就這樣堅持了下來,到後來孔子去世後,他的弟子們也堅持了下來。

正因為這個居喪制非常苛刻,所以象墨子等人就予以了嚴厲的抨擊。

但孔子則認為這是必要的,在《論語》中孔子和學生一次對話,反映了孔子的觀點。

“孔門十哲”之一的宰我對孔子道:“父母死了要守喪三年,自古至今一直沿用過來,應該要過時了。毛想想好了,三年內什麼都不能做,必將導致很多問題。為了這個喪禮,要荒廢其他很多禮儀,這樣整個社會就會亂套。依弟子看,守喪一年夠了。”

孔子批評他道:“父母死了,你認為過了一年就可以去聽歌跳舞,就可以喝酒娛樂,你覺得會心安嗎?”

誰知宰我介面就道:“當然會心安嘍。”

孔子火大了,大聲訓斥道:“你如果能心安,那你就守喪一年吧!作為君子,父母去世而居喪,思親之悲愁,應該是茶飯無味,夜不能寐,無心賞樂,行事不專。”

宰我捱了訓,灰溜溜地出了門。

孔子的其他弟子見老師生氣,忙上前安慰。

孔子用手指了指宰我的背影,猶自怒道:“宰我這個人真是沒良心。想想看,他父母生下他並撫養他,至少需要三年的時間,他才可以離開父母的懷抱。

三年之喪,就是君子對於父母懷抱三年的回報。服喪不過三年,這是歷古以來天下通行的禮制,難道宰我連三年都不想回報父母?!”

關於喪禮的這些東東,我們也不扯開了,畢竟,這個時候,我們最關心的還是孔子的身世問題。

孔丘為什麼連自己的父親是誰都不知道?

在孔丘的再三懇求下,曼父的母親終於將實情和盤而託。

原來,曼父之母與孔丘之母顏徵在是閨蜜,自然將孔丘的身世講了。但後來顏徵在病重,她叮囑曼父之母務必保密,不能將孔丘的身世告訴孔丘。

不但要求曼父之母替她保密,連長孔丘兩歲的孔丘兄長孟皮也被嚴令不得說出去。

這又是為何呢?

原來,孔丘的父親是魯國大夫叔梁紇,魯國英雄級別的人物。

公元前563年的偪陽之戰,叔梁紇手託巨閘掩護戰友脫身。

公元前556年的防邑之戰,叔梁紇率軍衝出齊軍包圍圈,護衛卿大夫叔孫紇安全脫身,再率軍返回防邑固守,最後令齊軍無功而返。

叔梁紇,是魯國著名的戰鬥英雄。

叔梁紇因功而從士提拔為大夫,被任命為陬邑邑宰。

也就是說,叔梁紇原本的級別是士,士亦被認為是沒落貴族,往往是從大夫級別甚至更高階別的身份掉下來的,這也意味著叔梁紇的先祖是大夫以上的貴族。

在魯國,大夫以上的貴族主要有兩種人。

一是源於魯國公室,即有一個共同的祖先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