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26章 念茲在茲:為什麼臧孫紇拒不執行季孫宿緝拿盜賊的命令? (第1/3頁)

加入書籤

魯國一下子得到兩邑,說到底是上卿季孫宿的功勞,季孫宿自然得到了魯襄公的重賞,但這令魯國另外一位講禮儀道德的卿大夫臧孫紇非常不滿。

當時臧孫紇是魯國大司寇,負責緝拿盜賊之事。史料記載,一段時期以來,魯國都城曲阜出現了不少盜賊案,季孫宿認為你臧孫紇作為大司寇,應負起主體責任,要求臧孫紇儘快安排人手緝拿盜賊。

但臧孫紇卻斜了季孫宿一眼,居然道:“緝拿?憑什麼緝拿?至少紇認為,不能緝拿這些盜賊。”

啊?你臧孫紇腦子進水了?盜賊橫行,君民不安,你臧孫紇作為大司寇,緝拿盜賊本就是職責所在,你不作為還有理了?

季孫宿當時就板下臉來,加重了語氣對臧孫紇道:“為什麼不能緝拿盜賊?國有四境,盜賊竄入我國國內,大夫履行司寇職責,在國內緝拿盜賊,難道還會引起國際矛盾?”

臧孫紇被批評了一頓,卻根本沒有絲毫愧色,反而輕輕嘆了口氣,喃喃道:“念茲在茲,釋茲在茲,名言茲在茲,允出茲在茲,惟帝念功。”

季孫宿一聽就聽出點道理來了,臧孫紇所吟的,出自《尚書·大禹謨》。念,指念想;茲,指事情。但這樣直接翻譯有些拗口,我們還是意譯一下:念念不忘的事就擺在那裡,有意捨棄的事也擺在那裡,說過的話就在那裡,承諾過的事也擺在那裡,希望帝一定要記住他的功勞。

季孫宿聽出什麼來了呢?他聽出的是臧孫紇在側面批評自己!臧孫紇之意,就是自己所做的那些事情就在那裡擺著,大家都能看到,並分得清其中的善惡,那就是自己作為領導,一邊把盜賊招進來,還賞賜之,一邊卻讓臧孫紇去緝拿盜賊。這沒法取信於民,臧孫紇也不可能順利履職,這樣去緝拿盜賊,是不可能成功的。

看著季孫宿默然無語的樣子,臧孫紇還以為季孫宿沒聽懂自己的用意,乾脆直接道:“上卿大人,那個邾庶是什麼人?那是邾國的叛臣,是邾國的大盜賊,這種人,不用說邾國人人憤恨,咱魯國作為禮義之邦,更應該予以駁斥。

現在倒好,上卿大人卻把這樣的大盜招到魯國,還讓國君給予其大夫之職,賞其封邑,娶國君之姑,賜其從人大禮。這叫什麼?這叫恩賜盜賊!

上卿大人身居高位,理應洗滌心靈,合於法度,以誠待人,訴諸行動,從而取信於人,有效治理民眾。上行下效,居高位者能做,那民眾為何不能做?

刑罰之要,在於使民眾戒懼。故居高位者嚴於律己,以上率下,作出榜樣,讓民眾效仿其德行。如果居高位者率先敗壞德行,率先違反禮儀,帶頭破壞信義,卻要懲罰效仿者,這能實現治理嗎?

如今,國內有盜賊有假,紇作為司寇確實應承擔緝拿盜賊之責任,但上卿大人身居高位而恩賜盜賊,這讓紇如何行使職責去緝拿盜賊呢?”

季孫宿聽得面紅耳赤,但回過頭來想想,總覺得哪裡不對勁。你臧孫紇的道理沒錯,但這個年代,難道真的還要堅守著所謂的禮儀嗎?要知道,魯國這一次是白白得了兩座城邑這樣的大實惠大好處!

哼,你臧孫紇這種老學究,空談誤國,老子才懶得理你。

不用說季孫宿是這樣想的,魯襄公更是這樣想的。這年頭,怎麼讓魯國國力更強大才是硬道理,白得的城邑不要,腦子進水了啊?

我們先不管魯國這些居高位者的思想理念,先來看看這個念茲在茲背後的事。

臧孫紇所言的“念茲在茲,釋茲在茲,名言茲在茲,允出茲在茲,惟帝念功”,據說是大禹、舜帝在談論皋陶時兩人的一句對話。前面講過,這句對話出自《大禹謨》。

而《大禹謨》則出自儒家“五經”之一的《尚書》,記敘了大禹、伯益和舜謀劃政事的遠古史料。我們都知道,大禹作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