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03章 強食弱肉:山東諸國的食物鏈是怎樣的態勢? (第1/2頁)

加入書籤

魯國周邊有恩怨的幾個國家,現在只剩下齊國、邾國和莒國這三個主要諸侯國。隨著紀國和萊國退出春秋舞臺,此時山東四大諸侯就是齊國、魯國、莒國、邾國。

有意思的是,理一下山東這幾個諸侯國的歷史,我們會發現,一直以來齊國有著吞併莒國的衝動,魯國有著吞併邾國的衝動。然後是齊國有著吞併魯國的衝動。

用食物鏈串一下,貌似齊國是處於第四層的,是頂端。魯國是第三層的,是中上端。莒國和邾國是第三層的,是中下端。下面還有一層,如郯國、郳國、小邾國、薛國、滕國、鄫國等等,屬於第一層,是底端。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浮游,就是這個樣子。

這條線理清後,我們就可以發現,這四國為了各自的國家利益,都在尋求著生存空間。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齊國與魯國因為紀國的事,曾經是敵對關係,直到歷史進入春秋,鄭莊公稱霸中原時,鄭、齊、魯結成了穩固的鐵三角同盟。這些事,我們前面講過了。

處於同盟關係的齊魯兩國,又開啟了世代通婚聯姻模式。自魯桓公起,魯莊公,魯僖公,魯文公,魯宣公,魯成公,一直到現在的魯襄公,都是娶了齊國公族女子為夫人。

但是,無論魯國怎麼努力,齊國終歸是幻想著稱霸中原的。幻想著稱霸的齊國,當然很看不慣牢牢抱緊現任中原列國諸侯盟主晉國的魯國。魯國當然也知道,臣榻之旁就有一隻齊國老虎,而且這隻老虎並沒睡,所以就更加註重與晉國的關係。

這就進入了一個惡性迴圈:你魯國居然不來抱我齊國大腿,那我齊國就要欺負你魯國。你齊國越想欺負我魯國,那我魯國就更加要抱牢晉國大腿。

齊國強,魯國弱,魯國被齊國揍,只能找晉國。春秋中後期,但凡是齊國被晉國教訓的幾次大戰,貌似幾乎是齊國先去打了魯國、魯國向晉國告狀、晉國出手替魯國出氣這個模式。

正因為齊國與魯國一直有矛盾,所以使曾經要抬著頭看魯國的邾國、莒國等國,開始在事關國家利益的重大問題上,敢於向魯國叫板。

春秋進入中後期以來,我們經常看到魯國與莒國、邾國在爆發戰爭。要知道,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因為邾國還一直以來是魯國的附庸。而且,關係一直很鐵,甚至是傳統的聯姻國。

但到了魯武公去世後,邾國參與了魯國內亂,幫助魯廢公弒君奪位。魯廢公被周天子舉重兵給滅了後,邾國就倒了黴。從此,邾國與魯國不和。

到了齊桓公時期,因為邾國為齊桓公的稱霸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齊桓公幫助邾國提升了爵位,擺脫了附庸地位。邾國這才以獨立自主的身份,頻頻在春秋舞臺亮相。

但總體上,邾國但凡是與魯國開戰,總討不得多少好處。但近幾十年來,貌似邾國的戰鬥力越來越強悍,甚至在魯僖公時期,圍繞著須句國,雙方展開激烈爭奪,邾國先敗後勝,居然於公元前639年的升陘之役中大敗魯軍。

再到後來,就是前面講過的,公元前568年冬,圍繞著鄫國,邾國在狐駘之戰中大敗魯軍。

這兩次戰役,均是以魯軍慘敗而告終。但總體上講,邾國的實力不如魯國,所以邾國並非是有事沒事就找魯國死磕,而是在涉及領土爭端等國家核心利益上,不得已與魯國開戰。

邾國一方面努力修復與魯國的關係,另一方面建立自己的戰略同盟圈,那就是莒國。

莒國與邾國同屬第三層,對下他們要吃掉郯國、鄫國等弱小諸侯,但這些弱小諸侯又都是齊國或魯國的附庸國,至少是勢力範圍,所以不可避免要與魯國、齊國產生矛盾。

同時,莒國和邾國又都是魯國、齊國的嘴邊肉,不得不防。所以歷史上,山東的這幾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