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89章 三思而行:為什麼說季孫行父是魯國曆史上一代賢臣? (第1/2頁)

加入書籤

季孫行父的第二大功績,正是推行了初稅畝。這個土地改革措施,被後世提高到解放了生產力,使得被困在井田制上面的奴隸、農民們解放出來,刺激了人們的生產積極性等高度,這是客觀事實,但當時的季孫行父肯定考慮不到這個高度。

當時季孫行父的直接目的,就是解決一個吃飯問題,因為連續的災荒使魯國面臨著很大的困難。但初稅畝的實施,確實讓魯國的可耕作土地面積和計稅土地面積均大大增加,這些可耕作的土地,主要的流向了各大家族。

也就是說,初稅畝的實施,一方面讓魯國土地增加,人民的種糧積極性大大提高,國家財政收入大大增加,另一方面使魯國的各大家族家財越來越雄厚。這意味著,魯國的公卿大夫家族實力越來越強!

魯國的公卿大夫家族,最大的當然是三桓家族。所以,季孫行父的初稅畝改革,使魯國三桓的經濟實力大大增強。政治上,此時更是三桓掌握著魯國政壇,從此,魯國可謂是真正的三桓天下了。

季孫行父的第三大功績,是維持了三桓的團結。有創造力魯國的歷史,可以說魯莊公時代,是一個分界線。魯莊公以前,魯國是魯國公室的魯國,是國君的魯國。魯莊公以後,魯國開始有了三桓勢力。

三桓勢力,從登上歷史舞臺開始,到實現真正的掌控魯國,經歷了整整三代。一開始,只是三桓出現了,公室還是牢牢掌握著政壇。接下來,是三桓的內部鬥爭,魯國公室在內部鬥爭中扮演著一個配角,但總算還有自己的舞臺。直到季氏第三代,即季孫行父時代,三桓終於實現了真正掌控魯國,魯國公室力量微乎其微。

三桓掌握魯國政壇,除了季氏、叔氏、孟氏這三大家族經濟實力、政治實力的優勢外,需要有一個標誌性的東西,那便是團結一致。三桓不團結,哪能真正掌握魯國?

正是季孫行父的努力,三桓達到了空前的團結。本來,自東門氏家族被驅逐後,三桓的力量已經很強大了。但偏偏三桓中出現了一個叔孫僑如,扮演了極不光彩的角色,最終被驅逐。

這個時候,如果季孫行父對整個叔氏家族予以嚴打的話,那魯國曆史上不再有三桓的概念,而只有二桓。但季孫行父認為,必須實現季氏、叔氏和孟氏這三大家族的團結,所以他力主將叔孫豹從齊國召回,繼承叔孫僑如的一切。

我們簡要回顧一下季孫行父的歷史。

公元前644年,魯國執政上卿季友去世,由於其子先亡,故季氏家族由其孫子季孫行父繼承。由於此時的季孫行父年齡實在太小了,所以在整個魯國,我們只能說季孫行父來了,但在魯國是沒有什麼發言權的。

當然,魯國的卿大夫這個位置是給季孫行父留著的,等到季孫行父成年,他就踏進了魯國政壇。

但直到公元前621年夏,季孫行父才第一次在春秋江湖露面。當時他一方面為自己赴陳國娶親,另一方面代表魯國赴衛國聘問。

從這個史料記載中,我們大致分析一下,季孫行父在公元前621年也就二十歲出頭。因為按當時的禮制,男子二十歲行了冠禮後,就可以結婚。

想想公元前644年公子友去世時,季孫行父繼承了季氏家族。再到公元前621年季孫行父才結婚,我們可以相信,當公子友去世時,他的孫子季孫行父可能還是一個小屁孩,甚至可能還在吃奶!

但公元前621年開始,季孫行父頻頻在春秋江湖露臉,給人一個小心謹慎的政治家形象。

史料記載,當年他赴晉國聘問,居然多備了一份遭喪之禮!當時他說,多作點準備又不是特別麻煩的事。萬一真的需要時,如果沒有準備,那就是大麻煩了。

季孫行父的小心謹慎,還為我們留下了三思而行的典故。當然,這也是孔子的功勞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