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賢良上卿:為何說臧文仲是魯國曆史上一位傑出的賢大夫? (第1/3頁)
臧文仲被公認為是一位博學廣知而不拘常禮的賢大夫,史料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公元前639年夏,魯國大旱。這次旱災特別嚴重,魯國把各種求雨的方式都用完了,但旱災仍然不能緩解。魯僖公想到了極端的辦法:燒祭巫尪。
巫尪是兩個概念,即巫和尪。巫指女巫,相對的男巫稱覡。在當時,巫覡被認為是人與神之間交流的介質,即人的訴求可以透過巫覡達到神那裡,所以往往由巫覡來主持一些向上天求福的儀式。
但是,這次旱災那麼嚴重,遲遲得不到緩解,人們的訴求那麼強烈,而上天沒有聽到,那肯定是巫覡履職不力,這個主體責任大了去了。所以,魯僖公要懲罰這些巫覡。
尪,指的是病人。當時,人們認為,按照當時的習俗,病人需要躺在床上,仰面朝天,上天憐惜他們,擔心天降雨水,就會灌到病人的嘴鼻,使他們不得痊癒。所以,上天就不願降雨。
這次旱情實在太嚴重了,如果魯國沒有了病人,那上天也就不用擔心降雨會導致病人不能痊癒了。所以,病人應該為絕大多數未生病的魯國人作出犧牲。
這次旱災過於嚴重,魯國已經將幾乎所有的辦法都用了,包括祭祀山川祖宗、赦免罪犯、賑災濟民、巫覡求雨等等。但是有一種辦法沒用,應該說到了春秋這個時候大家普遍不用了,但遠古時是常見的,那就是人祭。
在神的面前燒死巫尪,就是一種人祭。
如果按照魯僖公的辦法,那魯國就會將所有的巫師和病人都給燒死,這得死多少人?如果魯僖公真下了這道命令,那整個魯國必定人心惶惶,並有可能引發內亂!
許多人對魯僖公的這個想法持反對意見,但要讓國君取消已然決定的事,是非常危險的行為。誰都不敢說,但執政上卿臧文仲就直言相諫:“主公不可!燒死巫尪並不能防範旱情,臣以為,旱災之下,國君應該立即修築城池、降低飲食規格、節約祭祀費用、勤於水利農事、鼓勵賑災救濟!”
為什麼要修築城池?臧文仲認為,國家發生了大旱,勢必引發全國性饑荒,國家因此陷入虛弱。但魯國周邊有很多東夷小國,還有戎狄部落,極有可能趁火打劫。
修築城池,既是一種保護措施,更是一種警告,警告那些對魯國有覬覦的國家和部落,不要來惹魯國,魯國已經作好了防備。
為什麼要降低飲食規格、節約祭祀費用?因為人們現在最需要的是救濟,是得到幫助,當時貴族的飲食和祭祀,有著嚴格的禮制規定,如祭祀必須犧牲,大夫每天要殺牲畜等,可謂是當時最浪費的兩個方面。你國君率先垂範,要求士大夫們節約用度,將財物積累起來,用於救濟百姓。
為什麼要勤於水利農事?一方面臧文仲建議緩解旱災不能僅僅指望老天,還要指望老百姓,要發動老百姓加強溝渠建設,引水灌溉。
另一方面,旱災在全國肯定有的地方嚴重,有的地方相對好一點,甚至有的地方沒有。那就要訓導旱情相對較好的地方,加強農業生產,努力確保收成。
為什麼要鼓勵賑災救濟?一般情況下,賑災救濟是國家層面的事,但由於旱情嚴重,國家財力有限,已經不堪其重了。那就需要發動豪強地主、有錢商賈、公卿大夫捐錢捐糧,幫助國家渡過難關。
最後,臧文仲懇切地對魯僖公道:“主公,巫尪本無罪,旱災也不是他們引起的,無罪而處死,這就亂了國家法度。國家法度亂了,上天定來懲罰,這樣只會加重旱情。
退一萬步講,如果上天希望主公燒死他們,那又何必讓他們出生呢?如果這不是上天的旨意,主公卻燒死了他們,那他們肯定心懷怨恨。他們既然能夠引發旱情,此時又心懷怨恨,那一定銜恨報復,就會給國家帶來更嚴重的旱情。臣勸主公,無論如何要打消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