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弭兵會盟4 (第1/2頁)
公元前546年7月5日,這是一個對當時的春秋江湖來講特別重要的日子。
這一天,以晉國、楚國為首的列國諸侯,在宋國人的努力下,終於放下刀兵,坐在一起,共商世界和平大計,並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成果即大家向神靈盟誓的內容,很實在很具體,主要有這麼幾條:
第一,各國間停止戰爭,一切國際爭端以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
第二,全世界的諸侯國都尊晉國、楚國為共同的江湖盟主。
第三,確定保護費繳納。
在交保護費問題上,矛盾其實是很多的,經多輪談判,最終定下的決議是這樣的:晉國的附庸國要朝貢楚國,同樣,楚國的附庸國要朝貢晉國。
但是齊國人不幹,他們本就是泱泱大國,從來不交什麼保護費,齊桓公時代只收人家的保護費。
齊國確實是東方一強國,於是,齊國人透過據理力爭,免除了這項義務。
那秦國這個西方大國呢?
秦國沒有參加會議,但秦國是楚國的盟國,楚國必須要為秦國說幾句話。
最終定下來,秦國的地位與齊國一樣,免除保護費上交義務。
齊國另外還爭取到了一項特權,那就是邾國問題。
雖然邾國也參加了這次會議,但邾國是齊國的附庸國,所以,邾國只需要上交保護費給齊國,不需要給楚晉兩國。
宋國人作為東道主,自然有一定的優勢。於是,宋國人也爭取到了自己的利益。
宋國的附庸國滕國,只需要對宋國負責,不需要另外再出保護費給晉國和楚國。
至於其他的諸侯,從此後保費費翻倍。
與會14國中,齊國作為晉的盟國,與楚國實力相當,朝拜晉國而不朝拜楚國。
邾國為齊國的附庸,滕國為宋國的附庸,不參與盟會。
秦國,作為獨霸西戎的一方霸主,是楚國的盟國,不朝拜晉國。
第四,誰敢破壞盟約,全世界各諸侯聯合起來共同討伐之。
核心內容就這四點,除第一點外,其餘三點很實在,尤其是對晉國和楚國來講。
這意味著,各諸侯國原本只要繳納一份保護費,現在得繳納兩份了。
但大家似乎願意接受,因為花點錢消除兵禍,還是挺划算的。
晉國和楚國都很滿意。
因為晉國的利益沒有受到損失。
而楚國終於得到了中原各諸侯的承認:與晉國平起平坐,共同成為中原盟主,享受到了各諸侯國的歲貢。
就這樣,世界被劃分成了四個世界:
第一世界,楚國和晉國,同為盟主,享受著各諸侯國的進貢。
第二世界,秦國和齊國,不需要繳納保護費,只享受自己附庸國的納貢。
第三世界,衛、鄭、宋、曹、陳、蔡等國,既要向楚國納貢,同時也要向晉國納貢。
第四世界,那便是各諸侯國自己的附庸國,繼續向自己的宗主國納貢。
核心內容談成了,正式簽約吧。
會議最後的議程是歃血為盟。這便涉及到排位的問題。
趙武不但將晉國的大國風範演繹得淋漓盡致,而且體現了晉國的謙恭,相比楚國,晉國這一次做得滴水不漏。
如楚國帶精銳部隊,晉國卻是按規定只帶了一些安保人員。
楚國直到最後一刻,主要負責人令尹屈建才到會,而晉國主要負責人趙武是率先到達的。
楚國人在簽約會上全部是內穿甲衣,而晉國人都是光鮮的華麗衣裳。
面子都讓給你楚國吧。
趙武想著,他相信,各國諸侯一定會從兩相對比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