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84章 麒麟現身魯國(2) (第1/2頁)

加入書籤

五大瑞獸之鳳凰,亦被為丹鳥、火鳥等,一向被視為“鳥中之王”。在傳說中,鳳凰性格高潔,非晨露不飲,非嫩竹不食,非梧桐不棲,被人們視為“羽蟲”之長。

這樣一來,前面我們講過,龍為“鱗蟲”之長,現在又有了“羽蟲”之長,兩長相配當然是佳配了,於是,龍和鳳凰就被人為地配雙成對了,形成了華夏文明獨特的龍鳳文化。

與龍一樣,鳳凰被視為中華民族圖騰,那這個,圖騰又是從何而來呢?

關於鳳凰的來歷,據說與龍差不多,黃帝兼併了三大部落和七十二小部落後,融合各部落圖騰,組建了一個龍圖騰。

但由於部落太多,實在沒辦法將所有部落的圖騰都挖一個元素融合至龍圖騰中,黃帝很頭疼。

黃帝的第一夫人嫘祖想了個辦法,她在這些無緣龍圖騰的部落中,精心選擇和組建,終於製造了一個新的圖騰: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

黃帝帳下大臣倉頡將之命名為“鳳凰”。

有意思的是,鳳凰是兩種“羽蟲之長”,雄的為鳳,雌的為凰,人們只是習慣與之相連,故稱為鳳凰。

令人費解的是,按理,羽蟲之長的鳳凰與鱗蟲之長的龍這兩大瑞獸相配,應是龍與凰相配為佳,但傳統文化卻是龍與鳳相配,故一直就有龍鳳呈祥之說。

其實,過於計較這些會將腦細胞給折磨壞的。從屬性來講,那龍與水有關,陰也;鳳與火有關,陽也。按理,皇帝應穿鳳袍、坐鳳椅,皇后才是穿龍袍、坐龍椅。但幾千年過來了,龍卻成了至陽至剛的象徵,而鳳則成了至陰至柔的象徵。

傳說,鳳凰在死後,會在自己休息的梧桐樹下燃起大火,在烈火中獲得重生,並且獲得更強大的生命力,所以又有“浴火重生”這種說法,所以鳳凰也被稱為“不死鳥”。

有意思的是,中國的十二生肖裡,有龍而無鳳。但據說,十二生肖中的雞,其原型正是鳳凰。

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這十二種動物,除了龍之外,其他的都是如今的我們司空見慣的。於是,是否就可以認定,龍在古代確實是存在的,而非單純的神話故事和圖騰文化的產物?

十二動物外有一種也是民間司空見慣,那便是貓。這又是為何?

創造十二生肖的人類先祖大能,沒給後人留下一個解釋。

五大瑞獸之龜,別看這是如今的人們司空見慣的東西,但在春秋時期,龜真的很令人著迷。

龜之背,紋理縱橫宗密,被視為蘊含天地秘密,被廣泛用於占卜,故龜普遍被認為是先行先知之靈獸。

春秋時期,無論祭祀、治病、出征、婚嫁、治喪等,都要用到占卜,而以灼燒龜殼最為普遍。

魯國的臧氏家族,曾經收藏過一個大龜殼,被視為傳家寶,後來在關鍵時刻,靠進獻此寶及封邑給國君,總算保住了家族。

人們在發明竹簡木片記錄文字之前,龜甲被廣泛用於記錄,所以中國最早的文字,亦稱甲骨文。

在人們心中,龜是長壽的象徵。

如今,魯國出了麒麟。麒麟因為性格溫良,被視為遠古五大瑞獸之首。麒麟過處,不踐踏生靈,甚至不傷草木,被視為仁獸。

麒麟走過的地方,都會給那裡的人們帶來祥瑞,是祥瑞的象徵,古來就有“盛世出麒麟”的說法。

所以,當孔子向眾弟子解釋了遠古五大瑞獸後,尤其是魯國如今出現的麒麟的象徵意義後,眾弟子都很高興。

麒麟一般是不輕易出現的,如今居然出現在魯國,難道魯國走向了盛世?

只有孔子長嘆一聲,道:“麒麟這樣的仁獸,其出必有明君在位,以示祥瑞於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