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35節 (第3/5頁)

加入書籤

出一兵一卒——誰搞出來的爛攤子就該由誰收拾去……”

傅青河將信報遞還給陳恩澤,跟林縛說道:“顧大人也許會希望淮東軍西進,要如何應對?”

“就算我想顧西邊,也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眼下只能先顧著自己,”林縛說道,“羅獻成攻佔了蘄春,跟他渡江進江西,已經沒有太多的區別,都足以讓江寧亂作一團。我即使回崇州去,也要等南襲船隊平安歸來。對岱山、昌國,也要適當的打一打,海虞軍也不能不出力氣!”

淮東水軍千里遠襲閩東沿海,奢家會不會派浙東水師出戰,是兩可之間的事情。

林縛必須在崇州以東海域,隨時做好會戰的準備。

除了南襲船隊做好隨時回援的準備好,靖海第二水營、第三水營的主力,都集中部署在鶴城、江門、崇城一線。而且淮東當前除了保證基本建設所需外,更多的將資源集中在發展水營力量上。

觀音灘船場將近三分之二的造船能力都用在建造戰船上,其他新造船隻也是優先保證煤、鐵等核心資源的運力。

由於當世還沒有鍛造大面積鋼板的能力,林縛只能奢侈的用銅來包覆新造戰船的甲板。

扶桑產銅雜銀,淮東有能力將銀提煉出來,但需要人手,也需要時間。

王成服建議由淮東軍司用雜銀銅直接籌造高面值的銅元,周廣南等人巴不得將籌造銅元的事情撈到淮東錢莊名下去做,林夢得也覺得這是緩解淮東財政壓力的一個方法——奈何林縛一次性將從海東運回超過二十萬斤的銅都撥給觀音灘船場,用於給新造戰船覆甲。

第12章 拖延

後世將臨渝關道稱為遼西走廊,說是走廊也形容恰當。從渝關而出到松山,夾於松嶺山與遼東灣之間,這一處長三百六七十里、寬才十幾二十裡不等的狹長地形,銜接遼東故郡與燕冀大地,當真是標準的走廊地形。

陳塘驛一敗,邊軍悉數撤入臨渝關,將關外遼西地拱手讓給東胡人。

遼西地背山臨海,東胡人無意在狹窄的地形上,跟越朝築壘對峙。在得遼西地之後,東胡人就將遼民內遼去經營遼東,又將遼西城寨摧毀,將遼西上百萬畝屯田悉數變為廢地,僅在北端修築松山、塔山、錦西諸城,成為王都遼陽外圍的防線。

入冬後,一個霜風淒厲的黃昏,在遼西寧津以南的丘陵之間,在一座光禿禿的冷峻山頭上,山頭上有一處廢墟。廢墟東南角的窪地裡躺著斷成兩截的界碑石上,能看出“陳塘驛”三字。

這裡便是陳塘驛一役的主戰場,昔時的驛堡已經給徹底摧毀,也許能從廢墟的規模上看到昔時陳塘驛堡寨的雄偉,此時卻不如山頭那顆孤零零的松樹來得更挺拔。

大約有近兩百名騎兵佇立在山頭,穿著看了就讓人心裡發寒的玄色鐵甲,都繫著青黑色的大氅。已經是初冬時季,風颳在臉有如刮刀般疼,不穿大氅的話,這天氣真叫人好受。

高宗庭辛苦的騎馬過來,看到督帥站在前面,走過去才看到督帥腳下的界碑石,這裡就是陳塘驛了——高宗庭親自出渝關走過遼西地,這左右,則是邊軍與東胡人對抗的主要戰場,給摧毀的驛堡、寨堡有好幾十處。要看不到界碑石,高宗庭這一路騎馬,給霜風打得眼睛都睜不開,還真不曉得已經到了陳塘驛了。

在山頭的前方,是座不深的淺谷,在風雪瀰漫、覆蓋大地以來,還能看到那滿山滿谷的屍骸——陳塘驛一戰,邊軍精銳盡喪,這左右的山壑林谷,伏屍超過十萬,聽著呼嘯的北風,彷彿是無數怨魂野鬼在呼號。

高宗庭下意識的將大氅裹得更緊,說道:“南邊傳來信報,流匪長樂軍攻陷了蘄春,倒將淮東擾襲閩東沿海所取得的戰果抵消了——江寧有些措手不及,有意調芝虎南下,先去打長樂軍。大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