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節 (第4/4頁)
,我都有耳聞,不過卻不甚熟悉,請高兄幫忙一一介紹。”
高庸聽到方運稱呼高兄,心中更加高興,“兄”在讀書人中與年齡無關,只要文位相同,都可以相互稱呼,是一種敬稱,但在親屬之間還要嚴格遵守輩分。
高庸把手指向身側,微笑道:“這位是會試第三範成豪,出身京城名門,娶了名門宋家家主的嫡孫女。範兄詩詞文章都在我之上,當年曾以一首鳴州震京華。”
“範兄。”方運微笑拱手道。
範成豪急忙回禮,然後無奈笑道:“高兄誤我,方鎮國面前提詩詞,無異於班門弄斧,不說也罷。”
“此言差矣,若非要與方兄比,我早就一頭撞死,不活了!這位是……”高庸繼續介紹其他人。
方運一一相識,無奈發現這些人中有半聖世家之人,有豪門名門之子,卻唯獨沒有寒門出身。
方運在心中暗歎,科舉制度和後世的考試製度已經算是相對公平,但高門大戶所得的教育資源是普通人的幾十上百倍,這是難以改變的。若是沒有科舉,無論是察舉制還是九品中正制,寒門子弟更加難以出頭。
十國一開始出現過保舉制,就是由世家豪門保舉在某方面優秀之才,給予額外錄取名額,這種制度本身沒錯,但各家終究有私心,只保舉親近之人,最後眾聖發現苗頭不對,一旦保舉制發展下去,將把寒門子弟的晉升渠道堵塞大半,果斷制止。
後來有人言幸好人族有妖族危機,眾聖也不敢斷了寒門子弟的晉升之途。若是沒有外憂,這保舉制早就大行其道,最終會讓極少數優秀的寒門子弟與大量計程車族子弟成就進士。
現在沒有保舉制,可以保證至少一半的進士出自寒門。
科舉不是完美的制度,但卻是最公平的。
介紹完畢,眾人就熟絡起來,先是聊了聊此次會試的考題,然後把談話重點放在今日的朝會之上。
“按照慣例,朝會先表彰我等進士,之後由吏部公佈殿試進士名單,並宣讀代掌哪一縣,讓我等做好功課,上任前不至於眼前一抹黑。聖院的聖議恐怕已經結束,陳聖必然頒發了聖諭,之後會討論對蠻策略,除了方鎮國,我等只能再門外聽著。”高庸道。
會試第七的石崇智低聲道:“陳聖未下聖諭,家主傳下話,大概是說陳聖全力療傷,軍國之事由朝廷決定,他只阻攔妖聖狼戮。”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