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節 (第2/2頁)
甚至張翀入獄的時候,祝戎也不停奔走。
關鍵張翀這個人才就是他挖掘出來的。
當然,張翀滅了東江伯爵府之後就已經進入了國君的法眼,但正是祝戎的培養才讓他少走了很多彎路。
張翀再一次躬身拜下:“對不住了,明公。”
祝戎盯著張翀良久。
他沒有發出任何威脅,直接轉身離去。
他也根本不需要發出威脅。
誰都知道,接下來太子一系的打擊會是何等的猛烈。
叛徒比敵人更加可惡。
儘管張翀並不覺得自己是叛徒,但是在太子一系眼中,張翀就是叛徒。
必須用雷霆手段,這樣才能彰顯權威。
而且你張翀可沒有靠山。
你和沈浪不一樣,沈浪的背後有玄武侯爵府,還有國君的庇護。
你張翀背後可是什麼人都沒有了。
太子一系本是你唯一的靠山,但現在你連唯一的靠山都不要了。
何等幼稚,何等荒謬?
走到門口的時候,祝戎還是說了一句。
“張翀,好自為之!”
……
唐朝的時候,科舉考試分為州試和省試。
宋朝的時候,分為州試,省試,殿試,元朝幾乎承襲了宋朝。
到了明清兩代,分為了鄉試,會試,殿試。
而在大炎王朝,鄉試和省試是同一個概念,可以並稱。
明朝的鄉試要足足考三場,每一場三天,簡直就是非人的折磨。
而且朱元璋這個規矩狂人,恨不得把什麼都立上規矩,當然也包括了科舉。
八股文在元朝有了雛形,明朝成化年間,八股文就正式成型了。從此以後,科舉考試自由度就變得極低,束縛得非常死。
唐朝時期的科舉,不但難度高得多,而且分類也細緻得多,有明經科,進士科,明法科,道舉等等等等,自由度超高的。
而大炎王朝的科舉考試,既不像中國明清兩代那麼束縛規矩,也不像唐朝那麼自由細緻。
就比如這一次的恩科文試,總共就考兩天半。
第一天考帖經和明算。
第二天考時務策。
第三天考詩賦。
看到這個世界的科舉考試,沈浪表示很驚豔。
它既不像唐朝科舉那麼瑣碎,又不像明清兩代那麼拘束,甚至考的內容也比明清兩代全面,也沒有那麼教條主義。
……
這次參加恩科文詩的,光國都就有三千人。
昨天這些人口口聲聲說若是不剝奪蘭瘋子的考試資格就罷考。
國君一怒,愛考不考。
結果這群人直接慫了,還沒有等到禁軍出動,這些人就灰溜溜回到家中。
心中盤算著,就算那個蘭瘋子參加恩科考試又能如何?
自取其辱而已。
我們讀了十幾年書,上考場不知道多少次了。
你蘭瘋子只是乞丐而已,又能讀多少書?從來都沒有上過學堂,也沒有經過科舉考試的訓練。
本以為沈浪會給你找一個大儒臨時突擊一下。
結果完全沒有。
聽說這蘭瘋子天天在家裡都在看小說。
就你這幅德行還想要和我們進行大比?
荒天下之大謬!
就等著我們在考場上將你碾壓成為渣渣。
讓你知道什麼叫作自漸形穢。
lt;/divgt;
lt;/divg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