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9節 (第1/3頁)
在文會之中,各地農家販賣與桃有關之物。
第三步,在桃花凋謝、桃子成熟之前,舉辦桃木雕刻大賽,並發展桃縣的桃木雕刻藝術。
第四步,在桃子成熟後,便動員縣衙力量,開始集中收桃,分門別類包裝,樹立桃縣品牌意識,利用各種方式銷售。
第五步,便是做好豐年桃果再加工,製造各種蜜餞、桃脯等加工品。
最後一步,也就是冬天的時候,天寒地凍,農閒時分,要對不同人群進行培訓,一部分人培訓種植技巧,另一部分人則培訓桃雕技藝。
列完梗概,方運開始詳細的專案管理,進行專案分解,甚至還使用了甘特圖,並且做好種種預案,隨時可以見機行事,施展更適合桃縣的方針。
最後,方運在計劃末尾寫了四個字。
商先農後。
這四個字,成功避開商農輕重、抑揚問題,別出心裁,以先後而論,完全突破宗聖的束縛。
方運正要實行計劃,哪知時光迅速流逝,直接過了一年。
方運知道這不是時間真的過了一年,而是自己的感覺。因為自己聖念只進入很小一部分,宗聖構建聖念世界卻用了很大的力量,內外不是時間流速是一年比一息,而是方運點聖唸的思索能力一年只相當於宗聖一息。
宗聖直接改變時間感知,那意味著,宗聖直接預設方運透過。
僅僅是一份計劃文書,就讓宗聖意識到農商之論根本難不住方運。
數息之後,方運感知的時光恢復正常,接著,就是衙門大堂外出現怪異的一幕。
天空的太陽正在快速移動,地面的影子也迅速移動,不過數息間,時光飛逝,太陽下落,進入夜晚,但過了數息,太陽昇起,時間流失似乎恢復正常。
方運坐在大堂之上,望著門外建築的影子,輕嘆一聲。
“這個宗聖啊……”
方運喃喃自語,這第二年的論道,的的確確是個難點。
雜家的《呂氏春秋》有許多道理,其中有一條“察今知古”極為著名,也是雜家屹立不倒甚至不懼儒家等各家的主要聖道。
《察今》中有一句話是“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很簡單的道理,檢視房屋的陰影變化,就可以知道日月執行的變化,知道黑夜白天的變化。
第3074章 志同道合
《察今》全篇,就在講述一個很樸素的道理,就是人不能過於效仿古法,因為古代先王的法度,都在不斷變化。著名的“刻舟求劍”的故事就在這篇文中,讓人知道事物是在不斷變化,而看待事物的眼光和標準也應該變化,不能過於拘泥於舊時的法度。
這篇文章的核心觀點是“法今王”,效法現在的法度,換言之就是根據不同的時期制定不同的法律,就是明顯支援法家的觀點,而反對儒家的“法先王”去效法古代的法度。
荀子也提出過“法后王”,由於荀子沒有親自作注,所以關於“后王”一直有較大爭議,不過大多數人認為,是指荀子提倡效法時代較近的法度,而不是去追求更古老的法度,介於儒家與法家之間。
方運覺察到,宗聖以此作為考驗,卻有更深層的意思。
因為,方運這些年的一切變革,其實就是“法今王”,甚至跟孔長遜的言談,也涉及“察今知古”。
宗聖更深層的意思就是,方運所謂的政道,所行的變革,並沒有逃出《呂氏春秋》的雜家聖道之中,方運所行,無非是雜家聖道!
如果方運能把這篇《察今》顛覆了,那就等於方運顛覆了自己的聖道。
這篇《察今》,是破先王之道而立,要突破這個考驗,難上加難。
在方運思索的過程中,眾多皂隸上前,每個皂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