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0節 (第1/4頁)
文膽是文宮最強大但也最脆弱之物,方運每形成一個念頭,都會如同一物碰觸文膽。
若念頭無暇無垢,則錘鍊文膽。
若念頭紛紛亂亂,則會在文膽之上留下極淺的痕跡,不久之後便會消散。
若念頭摻雜負面,比如痛苦,比如猶豫,比如為惡,比如懷疑等等等等,都會留下清晰的痕跡,若是相似的負面念頭不斷形成,最終會在文膽之上撕開極小的裂痕。
這些細微的痕跡與裂縫是不會迅速導致文膽開裂甚至碎裂,但是,只要這些痕跡裂縫在,一旦出現相似且非常突然的念頭,則可能引發文膽開裂。
每一道痕跡,每一條裂縫,都藏著致命的危機。
更何況,文膽與唇槍舌劍息息相關,這些細微的痕跡與裂縫都會影響唇槍舌劍的威力。
現在,那些杏花落在上面,不斷融化。
每一朵聖杏花融化後,外放的力量都會修補一些細微的痕跡與裂縫。
方運雙目緊閉,其餘人羨慕地看著方運,這就是杏壇之主和外人的區別,在場所有人只能吸收極少的聖杏花的力量,就算再用力吸,其餘的聖杏花粉也不會飛進他們的文宮。
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清楚,自己吸收的聖杏花粉跟方運比起來,相當於殘羹冷炙,不過,沒有人有怨言,因為僅僅坐在這裡,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大機緣,即便是大儒進入也會非常珍惜。
待方運吸收足夠的聖杏花粉,董文叢道:“恩師,文院外聚集了各國各世家的特使,明為賀喜,實則爭奪這小杏壇的使用權。”
第2067章 慶國威脅
“讓他們等著。”
方運並不理會外面的人,即便傳書源源不斷。
隨後,方運緊閉雙目,開始修習。
其餘人一見方運如此,恍然大悟,這裡可是教化聖地,而且是聖地初開,雖然積聚的聖道不如將來強大,但卻更接近原始的聖道力量,對文位低於大儒的人來說反而比以後更佳。
於是,文院的所有官員開始修習。
時間慢慢流逝,文院外的人越來越多,而慶國的禮部左侍郎、鴻臚寺卿與鴻臚寺少卿全部抵達,這意味著,現在慶國已經沒辦法進行高規格的外事活動,無論是國君還是閣老,若是出訪離不開鴻臚寺的兩位大員。
這更意味著,慶國已經把來訪巴陵城提高到國家的層次,只不過礙於禮節最高只能派出吏部侍郎,若是不顧禮節,慶國恐怕會派出輔相甚至右相出訪巴陵。
不僅慶國派出禮部侍郎,其餘八國同樣派遣禮部侍郎抵達,像啟國等幾個大國,甚至還加派了其他同級別的官員,以示看重又不會壞了禮教。
畢竟,尚書與閣老沒有先訪一州之地的先例,只能以國事之禮拜訪完國君後才能前往巴陵城,那會嚴重拖延抵達象州的時間。
景國朝廷則直接派出姜河川,現在姜河川已經是景國國君之下官職和文位最高的官員。
各世家則清一色出動大儒前來,一些衰落的世家的家主甚至親自前來。
教化聖地,很可能決定一個世家的興衰。
至於其他虛聖家族或豪門,有大儒者則派遣大儒,無大儒則家主親來,名義上是祝賀,實際上他們知道已經失去爭奪小杏壇的資格,不過是想盡力一搏爭取機會。
文院之外本來聚集著巴陵城幾乎所有讀書人,在各國使節與世家大儒抵達後,他們不得不嘆著氣遠離,在遠處觀望,國家世家來訪之人的跟班都是進士以上,普通讀書人已經無法在此地立足。
當小杏壇的訊息傳開後,巴陵城本地人歡欣鼓舞,小杏壇這種聖地只要沒在聖院,即便封鎖再嚴密,也會影響數百里,從此以後巴陵城的孩子定然會更加聰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