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473節 (第3/4頁)

加入書籤

,那份奏章是一份提案,希望一些政務由內閣自決,不需要得到國君的批紅。

提案之中,還列出具體的內閣自決事項,比如五品或五品以下的官員任免,一些影響較小的法律條例,對府縣官衙的革新,區域性政策的頒佈等等等等。

內閣眾官喜不自勝。

這意味著,與皇權之爭,官僚又勝了一局。

但是,所有人明白,太后皇室同意不是因為病重,而是那份奏章得到全國官員的支援。

隨後,內閣開始理清職權,哪些以後必須要上奏給太后國君,哪些可以由內閣自行處理,這是一項極大的工程,需要整理出完整的條目,蓋上玉璽後才能生效。

經過連日的努力,內閣眾官終於制定出完善的法令,明確規定內閣自決的範圍。

新的奏章送到太后那裡後,足足拖了三天,太后才正式批覆同意。

隨後,積壓在御書房內的文書奏章被撤走大半,之後送到太后面前的奏章明顯減少,甚至讓皇宮的宦官們都清閒下來。

景國內閣分權的訊息傳到論榜之上,許多國家的官員紛紛大罵景國官員喪心病狂,都是亂臣賊子。

但是,那些真正的高官卻很少參與這個話題。

因為國君也是人,歷史上除了少數真正精明能幹且精力旺盛的國君,大多數國君的才能非常一般,與其把政務交由國君裁決,不如交給一步一步從底層爬上高位的能臣。

在各國官員反對的浪潮中,武君罕見地開始仿照景國,開始分權給武國內閣和各部。

許多官員感到意外,但一些有志之士卻出面支援這條政策。

實際上,很多低階官員的任免本來就由吏部內閣決定,送交奏章後,國君基本會立刻批紅,很少會反對,但慣例不是法令,真正的任免權力還是掌握在國君手中。

所以,內閣與各部自決是大勢所趨,方運不過是將既成的事實確定為嚴格的律法而已。

方運自始至終就沒覺得這條政令會被阻撓,因為無非是相當於華夏古國明朝時期的廷推和部推,是任何人包括自己都無法阻擋的潮流。

方運只是輕輕推動了一下,加快了這種潮流。

實際上,方運現如今的革新,很大程度上是把景國潛在的規則化為明確的法令制度,並沒有真正驚天動地的大變革。

但這些,是大變革的基礎。

第2442章 水土部

閣部自決法令的透過,引發了深遠的意義,因為這意味著,官員第一次有法理上的自決之權。

而在此之前,哪怕是最微小的權力,名義上都是國君借官員之手在行使權力,哪怕實際上是官員自己在做事。

這一次給予內閣自決之權,本質上就是皇室交出一部分真正的權力。

這種權力,交出來簡單,永遠別想收回。即便出現一位強勢的君主強行收回,等他駕崩,百官還會想盡辦法獲得這些權力。

太后一開始並沒有覺察到這件事的真正影響,後來論榜上讀書人慢慢分析透徹後,太后看罷,再一次吐血昏迷。

沒過幾天,宗人府的皇室成員集體看望太后,太后再次昏迷。

因為,幾乎所有的皇室成員都指責太后犯了大錯,出賣了皇室與國君,出賣了皇權,甚至指責太后與方運有不可告人的交易。

但是,沒有哪個皇室成員敢跑去罵方運。

遠在密州任職的趙紅妝,不得不日夜兼程返回京城。

削弱皇權,內閣的權力暴漲。

因為這幾乎都得益於方運,所以其他內閣成員很少再為難方運的草案,只是偶爾多為自身及自身的官署爭取一些利益,僅此而已。

所以,左相閣的政令推行非常高效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