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明國的策略 (第1/2頁)
“陛下,孫吳的使者已經送走了。”
朱標移步室內,看著端坐在朝堂之上的朱元璋,開口提醒道。
“標兒,你可知咱為何要與孫吳保持和平的狀態,朱明與孫吳已經數次交戰,雙方的聯盟有著明顯的不信任感。”
朱元璋開口考教道,雖然他手下還有朱棣作為藩王,但是他還是想要彌補歷史上的遺憾,讓朱標將來能夠繼承大統。
孫吳在歷史上的風評並不好,除了他自己的史書,無論誰的史書都將他作為一個割據勢力,從未將其當做可以一統天下的諸侯。
後世的君王,也嚴格秉承的著皇朝繼承說。
就以晉朝為例,在西晉時期,由於西晉是篡奪曹魏的江山得來的,於是,便將曹魏做成了正統。
而到了東晉時期,因為東晉偏安一隅,又有大臣上書說應當以蜀漢為正統。
無論後世朝代正統如何相爭,但是都跟孫吳毫無關係。
但是這並不是能夠小看孫吳,孫吳是真的父子三代人接替創業,才能在三國擁有尺寸之地。
孫堅雖然自認為是孫武的後代,但是傳到他父親和祖父這一代,他們家還是一介瓜農。
到了孫堅的時候,孫堅不過一介寒門,他收攏子弟,招募鄉勇,先後參與鎮壓了會稽暴動和鎮壓太平軍的起義。
靠著這些功勞,孫堅開始出現在世家各大勢力的眼中,獲得功績後,孫堅隨後選擇依附袁術,成為了孫吳的奠基之祖。
隨後其子孫策,利用孫堅的聲望和人情,從袁術手中拿到了父親的舊將,開始了江東孫吳的建立。
孫策雖然十分勇武,幫助孫吳建立了基業,但是他為人剛愎自用,不懂得調和,於是被刺殺身亡。
接下來孫吳處在了一個轉折點,是立自己的兒子為家主,還是讓自己最大的弟弟為繼承者。
孫策毫無意外的選擇了孫權,孫權接手江東的事業時,國內到處都是割據勢力,周瑜、太史慈、顧陸朱張等世家,每個人都並未將孫權放在眼中。
但是孫權高超的政治謀略,讓孫吳基業轉危為安,成為了三分天下的國家之一。
孫吳雖然在合肥上吃過無數敗仗,但是孫吳又在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等等三國大規模戰役中獲勝,從而穩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這也是朱元璋為何幾次征戰,都被孫吳擋了回來,朱元璋沒有辦法,分出太多精力來應對孫吳,於是選擇兩家暫時休戰。
另外,他在姬周身上也感受到了濃濃的威脅感。
“兒臣以為,必然是劉伯溫想父親所獻計策管用了。”
朱元璋在幾次進攻孫吳後,發現這是一個不好啃的骨頭,再想重現歷史上從南到北一統天下的策略,應該是完不成了。
於是,劉伯溫和李善長兩人又為朱元璋繪製了新的戰略。
不妨以青州為根基,進可佔據河北之地,雄視天下,退可進取中原,有王霸之基。
朱元璋在思考後欣然同意,他先後與周誦和孫堅都交過戰,孫吳靠著長江水道,有戰船之利,自己一時間無法開啟局面。
另一個周誦,則是靠著後方龐大的人口資源,不斷補充前線,而孫吳和南梁兩國絲毫不能夠延緩他發展的進度。
而漢朝自從被鄧艾奇襲後,便放棄了進取荊州的戰略,如今周誦將國都遷到這裡,四周的保護更加嚴密了。
於是,漢朝只剩下了一條路,對著佔據漢中的李唐政權展開了進攻,李唐靠著地利將漢軍打敗一次又一次,而李唐也無法穿越蜀道,直接打到漢朝。
兩方一時誰也沒有辦法奈何誰,只能暫時擱置了。
“你所言不錯,確實有幾分新戰略的影響。
但是更重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