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71章 這不是演講是辯論 (第1/2頁)

加入書籤

簡單七個字的自我介紹,引得臺下又是一陣熱烈的掌聲。

要不是自己清楚內幕,都懷疑這些學生是花錢請來的託。

臺上放著一張大紅布蓋著的桌,一個話筒,一個水杯老幹部標配。

看著臺下黑壓壓的人群,蔣明春在心裡給自我催眠。

全都是白菜,全都是大白菜!

等待掌聲結束,蔣明春的聲音緩緩從擴音器裡傳出。

“春明是我寫作的筆名,大家也可以喊我的真名,蔣明春。在來燕大讀書之前,我是村小學的一名老師。記得第一次給孩子們介紹名字的時候,有個孩子問我是不是打老蔣的蔣,我說是那個蔣,但我可不是反動派。”

臺下頓時響起一片笑聲。

“說實在的,我不認為我一個剛剛入學的學生,有資格給在座的各位演講。”

說到這裡,蔣明春回手指了指背後空空如也的黑板:

“所以,我今天並沒有讓他們在上面寫標題。”

“與其說是演講不如說是一場思考性的辯論。沒有正方,反方,所有人都是‘我方’。至於辯論的題目那就是《認知與文化》”

說著蔣明春在黑板上寫下了大大的五個字。

劉主任陪同著幾個教授和副校長坐在同一排,看到這五個字,眾人也來了興趣。

臺下的張萌萌和陳月紅靜靜地聽著,張萌萌的視線一直在蔣明春的臉上。

“一個人的生活環境決定了他的認知和汲取文化的程度。我生活的地方是一個資訊閉塞,難以接觸到書籍刊物的小村子。

不怕你們笑話,我是進了燕大的圖書館才知道,這個世界原來有這麼多的書。如果比認知,比讀過的書,我想在場的任何一位都能當我的老師。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你讀的書這麼少,為什麼還能成為作家,還能寫出像《活著》和《老兵》這樣的作品。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思考和辯論的東西!”

“一個人的認知真的可以完全決定他的文化水平和優劣嗎?”

隨著蔣明春發出的疑問,在場每一個人都陷入了思考。忽然前排的一個女生舉起手。

“春明同志,我是師大78級的新生。我想要反駁您剛才的觀點。”

蔣明春點頭示意:

“咱們都是一屆的,喊我名字就好,稱呼您,顯得我有多老似的。”

聽著周圍同學的笑聲,女孩有些臉紅低低的嗯了一聲,然後又大聲道:

“我覺得你剛才說的太過於謙虛了,我不相信,一個沒有文化和認知的人可以寫出這麼好的作品。我認為,認知和文化的關係是必然的。一個沒有認知的人寫書,就等同於閉門造車。”

在後臺聽著的憲成傑和李田一人都麻了,說好的演講,怎麼直接進入問答環節了?

不過也沒辦法,人家的舞臺人家說了算。

不知何時陳教授帶著一個老人從後面進來,幾個同學趕忙讓出座位,陳教授笑了笑示意他們繼續坐,自己和老人一起站在後面看向臺上。

“這就是你說的那個學生?”

老人看著臺上發問。

陳教授引以為傲的點了點頭:

“是啊,我這個學生可了不得,上次被列入國慶優秀節目《我和我的祖國》就是出自於他。”

“哦?”

老人眼睛微微一亮,不再言語。

臺上蔣明春笑了笑絲毫不慌:

“說完全沒有認知和文化,那是胡扯。 我所說的認知和文化是基於一定的受教育基礎。 一個連字都不認識的人何以去談寫作?

如果我們把文化比作一條路,那麼一個人的認知就是這條路的寬度。

就拿我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