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23章 開海禁的阻力,各方反應 (第1/3頁)

加入書籤

朱元璋的話這些大臣們不敢反駁。

但是劉伯溫眾人的顧忌就要小許多了。

這個官員當即便出口說道:

“丞相何出此言?”

“本官這也是為朝廷著想。”

“海上本就妖風大,行船難。”

“況且那船上裝的都是價值不菲的東西。”

“一旦傾覆海中,東西沒了不說。”

“就連人都有可能活不下來。”

“這難道是什麼荒唐之事嗎?”

劉伯溫也是人精一樣的存在。

怎麼可能會被此人的三言兩語帶到溝裡。

於是當即便開口說道:

“朝廷的船走的都是近海。”

“近海是什麼情況難道你不知道嗎?”

“哪裡來的妖風。”

“就算是有妖風,他們也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內找到一個海港停靠。”

“現在倭寇之禍早就沒有了。”

“隨便找一處避風港,便能夠安穩避風。”

“虧你還是朝堂高官,連這點基本的道理都不知道嗎?”

現在這個時代,根本沒有什麼太大噸位的船隻。

沿海地方也有不少天然的避風港,能讓船隻安穩避風。

這本就是沿海漁民出海大船的時候的尋常操作。

只是禁海之後,片帆不得入海,所以才漸漸不為人所熟知。

但是別人不知道,劉伯溫身為大明丞相,又怎麼可能不知道。

尤其是在重開市舶司之後,劉伯溫的心思便已經在往這方面想了。

聽到劉伯溫的話,這個官員的頓時啞口無言。

朱元璋也適時開口說道:

“好了,這件事就這麼定了。”

“海運本就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番邦來的東西,要是不走海運的話。”

“東西運過來都猴年馬月了。”

“那些商人咱也不強求,願意用了就用。”

“不願意用就拉倒。”

“河運方便,也沒見把那些趕大車的都餓死。”

朱元璋的拍板,讓還想說些什麼的官員頓時閉上了嘴巴。

別看皇帝說的風輕雲淡。

但是真要有誰覺得這件事有回圜 的餘地的話。

那他絕對是腦子有坑。

“臣等遵旨!”

眾人齊齊俯首領命。

很快,朝廷的旨意就傳達了下來。

金陵作為天下首善之地。

再加上有秦淮河和運河的存在。

以及這些年商業的發展。

更是繁華無比。

什麼訊息一出來。

立刻就能夠引起所有人的討論。

那些商人看到朝廷的旨意之後,心中不由得一陣狂喜。

在此之前,雖說因為占城的原因,朝廷已經不怎麼去管商人出海的事情了。

但沒有那一紙公文,終究是有點不牢靠。

現在好了,朝廷重開市舶司。

只要從市舶司衙門領了條子。

那就是私鹽變官鹽。

心裡也算是有了捉摸。

以後船隻直接走朝廷的官船。

再也不用擔驚受怕了。

那些商人紛紛對朝廷的政策交口稱讚。

然而有人歡喜有人愁。

這些走海路做生意的人心裡是高興了。

那些吃水運飯的利益集團就不爽了。

從前朝,甚至前前朝就開始的生意。

因為朝廷的一紙政令,就這麼沒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