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480節 (第2/4頁)

加入書籤

方,這個地方的邊防官前往拜見孔子,還說所有到這裡且有道德有學問的人,他都會拜見。

與孔子見面後,這個邊防官發現孔子的弟子因為周遊列國情緒低落,於是說:“你們為什麼要為沒有官做而急躁呢?天下無道,世間黑暗,這個時間太久了,上天必然會讓孔子執掌銅木鈴,帶領人族走向光明。”

木鐸,便是安裝木舌的銅鈴,只在正式場合使用,在頒佈重大法令的時候,或召集眾人開會的時候,都會用到木鐸。

聯絡這個典故,那“鐸鈴”這個筆名的意義就很明顯,這個作者是明指自己在為人族帶路,把人族帶離黑暗。

即便是鐸鈴最古老的用法,也是用來辨別風向,同樣蘊含指導引導的意思。

在宣傳跟上之後,革新持續進行。

方運與刑殿早就商討好對策,讓刑殿在聖院拖著禮殿,而高默則在景國繼續主持清剿私刑私牢的嚴打行動,並且張貼告示,對檢舉私刑私牢者進行獎勵,並保證舉報者身份不會洩漏。

就在前不久,景國透過了一項嚴厲的法令,無論品級高低,一旦洩密,則永遠不得在景國任官,並根據洩密的嚴重程度處罰,最低的懲罰也是勞役三年,若致洩密人死亡,則罪同謀殺,可判處死刑。

一個不能嚴格保密的官僚體系,只是有所缺失,但不能重罰洩密者的官僚體系,必將被淘汰。

刑殿表面上只是搗毀私牢和收取刑具,並進行普法,但在暗中卻調查近十年死刑致死的案件,一旦證據確鑿,立刻抓人,若是碰到家族抵抗,絕不手軟,全部以聚眾謀反罪名抓捕,並且沒收一切家產。

景國以及刑殿都沒有大肆宣揚,但是,由於此次的打擊範圍太廣,被各地的讀書人發現,一些景國讀書人認為刑殿與景國官府做事太過激進,在論榜之上批評這種做法。

由於一些讀書人是受害人的親友,所以這些讀書人的立場非常明顯,反對態度非常堅決。

大部分讀書人在論榜上都只是舉例和講道理,但少部分讀書人為了洩私憤,開始編造謠言,甚至編造一家人上到九十歲的老人下到襁褓中的嬰兒都被趕盡殺絕。

刑殿經驗豐富,早就做好準備,立刻前去抓捕造謠之人,並在論榜公佈,避免事態失控。

隨著刑殿的人不斷披露那些查案遇到的殘酷事實,不斷描述那些駭人聽聞的私刑,許多原本反對的人逐漸沉默。

道德先於禮法,禮法源自道德。

如果連基本的道德都不能保證,那禮法肯定出了問題,同樣,如果道德出了問題,禮法也必然會有缺陷。

南半球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對罪犯的懲罰格外輕,他們聲稱是保護每個人的權利,但若是回顧那個國家建立的過程,便會發現,他們的先祖大部分是一群流放犯,他們的國家是建立在屠殺原住民之上。

而在北半球最北的一些國家,對罪罰的懲罰也比正常國家輕,他們竟然只判一個殺了七十七人的殺人狂魔二十一年徒刑。

因為他們的先祖是一群海盜。

因為,他們骨子裡漠視生命,他們根本不在乎一個人的真正權利,他們只是為了讓別人知道自己是善良的,反正死人不會知道。

他們先祖的道德觀,影響他們的道德觀,從而影響他們的法律。

任何沒有死刑的國家,都是在保護罪惡,也是在懲罰善良。

所以,當許多讀書人發現那些設定私刑私牢的人或事與自己的道德觀有衝突,便放棄為他們辯解。

流淌罪惡的血液,自然會為罪惡辯護。

而且所有國度的律法都有一個趨勢,那便是高階階層越容易犯的罪行,懲罰力度越會逐漸減輕。

任何生靈都在本能保護自己。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