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這就是你的讀後感? (第1/2頁)
下午,蔣明春把《活著》的手抄稿郵寄了出去,回到校園就看見一群學生正圍在一起群情激憤的議論著什麼。
走近一聽才知道,原來是猴子那邊又搞小動作了。
猴子隔三差五就要在邊境上製造摩擦,還屢屢迫害華僑,最近的報紙上經常可以看到一些相關內容。
作為國內高等學府的學子們,對於這種行徑頗為憤慨。
蔣明春聽了一會兒就離開了,不是自己不愛國,而是因為他清楚過不了幾個月,這場戰爭就會爆發。
回到宿舍,唐南喬幾人都不在。
蔣明春剛好沉下心來研究《傷痕》的讀後感。
《傷痕》講述的是在動盪期間,主人公王曉華因為母親被打成叛徒而決定與其劃清界限並離家出走。
直到九年後,母親的錯判冤案才得到昭雪。
等到她回到家,聽聞母親已經病重,她趕到醫院時,母親已經去世。
到最後主人公和母親都成了十年動盪的受害者。
而最後王曉華看完母親留給自己的信件後,更是默默的在心裡想:
‘親愛的媽媽,女兒永遠不會忘記您和我心上的傷痕是誰戳下的’。
要說這句話,可謂是整篇文章立意最為突出的一句。
它揭示了那段歲月的痛苦,也以主人公的身份傾訴了眾人受到不公的人的心裡想法。
前世蔣明春看過許多關於《傷痕》的評論文章。甚至直到幾十年後還有人在討論。
要說讀後感,直接照抄一份名家的評論足夠應付作業了。
可這回蔣明春並不想去抄,人總是要有自己的一些思想的。
想了想,蔣明春唰唰唰在紙上寫下了短短的二十個字......
陳教授的課一如既往的人多,作為國內碩果僅存的幾位學者,陳老無疑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艾米莉·勃朗特,知道她的同學一定也看過她的作品《呼嘯山莊》這是一部典型的反壓迫,和充滿鬥爭精神的書。
書中的希斯克利夫對凱瑟琳和林頓一家的報復的過程,還有主人公自己的一生,其實都是一種反壓迫和鬥爭的表達。
有些表達是無聲的,而有些表達是強烈的。正如我們昨天提到的《傷痕》它是以母親無聲的信,和主人公無聲的內心獨白,而發出的強烈宣洩。
我記得昨天給大家留了個作業,寫一篇讀後感。不知道有多少同學完成了?”
陳教授有個習慣,那就是每次到了後半節課的時候才會說上一節課的事情。
下面的同學幾乎全都舉起了手。
唐南喬輕輕用胳膊撞了一下蔣明春:
“你寫了嗎?昨天晚上我好像沒看到你寫啊?”
蔣明春給了他一個放心的眼神,繼續聽課。
旁邊徐慧敏瞅了兩人一眼:
“我勸你倆一會兒還是別交作業了,臨時趕出來的讀後感非但不能給陳教授留下好印象,我擔心還會起反作用。”
蔣明春眉毛一挑:
“呦吼?看來我們徐慧敏同學對自己的讀後感很有信心啊!”
“那是當然了!”
“給我瞧瞧,我給你點評點評。”
“去!”徐慧敏身子斜過去,“我的文章只有陳教授才能看!”
“嘖嘖...”
蔣明春搖了搖頭,這幾屆的學生還真是傲啊!
也對! 不傲能叫小青年嗎?
講臺上陳教授滿意的點點頭,然後讓最後面的同學往前傳。
“由於時間關係,我就在每一列的作業當中隨機抽兩篇給大家讀一下,咱們一起來點評。”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