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分卷閱讀111 (第2/2頁)

加入書籤

生,哪怕在最艱難的時刻仍然存續下文明的火種,等待時機再度生根發芽。前地球舊古時代的原始人在第一次鑽木取火時,或許也曾抬頭仰望我們偉大的永遠發光的恆星,那時,他們恐怕沒能想到,這個由此而生的文明能夠存續到頭頂的太陽滅亡那一刻。】

【——這是一個侷限的文明。】

【無數個輪迴。從前地球新古時代的核戰大滅絕、能源危機、氣候危機到科學發展停滯,我們走過無數個輪迴,一度消亡,一度毀滅,又僥倖生存,再度重建。無數個如同舊古時代朝代更迭的週期以後,很遺憾我們仍然沒來得及仰望星空,仍然沒有擺脫這顆養育我們的母星搖籃,直至與曾經偉大的太陽一同迎來終結。】

【但請不要悲傷,我的同胞們——】

【有生即有死,太陽如此,文明亦如此。】

【當你悲傷時,請抬頭望一望星空,這片宇宙裡閃爍的每顆星星,都無法擺脫死亡的命運。當那一天來臨時,我們終會以塵埃的形式在宇宙中重逢。】

莫名的悲壯與宿命感震撼了言息,他緩了緩,明白過來,“這次的背景設定是我那個時代往後——五十億年以後?”

五十億年,身為一顆普通黃矮星的太陽,壽命走向了終結。

而它所孕育的太陽系及地球文明,也迎來了終點。

生活在一個生下來便被告知“我們頭頂的太陽很快就要滅亡了”的時代,是種什麼體驗?小至個人的生死觀,大至整個社會、群體的價值觀都將被重塑。

這是個漫長的重塑過程。在無數次文明週期性輪迴的過程中,不斷有人意識到“慾望”是使文明發展的動力,也是使文明一次次滅亡的根源。

當後地球時代的人們迎來最後一個萬年曆,高道德、低慾望成了全社會的共同追求和普世價值觀。在這個時代,對“人性”的基本解釋是超越物質性的。

——但是,作為人性根本的“慾望”真的可以被徹底銷燬嗎?

無數人在思考這個問題。

面對死亡倒計時,越來越多的思想家認為,人類是一種落後的生命形式。我們的身體機制與腦構造,從根本上講和舊古時代的原始人沒有分別。

太陽系毀滅後,會出現一種適應環境的新的高階生命形式——ta們擁有絕對的理性,可以自發做到人類期盼的“高道德低慾望”標準,人類文明的出現、興盛與毀滅是更高一級生命形式的鋪墊與前奏。

與此同時,也有無數人反對這一觀點。

更多的人不願意接受這種給他者文明做墊腳石、麻痺自己以安心迎來死亡的說法。

萬年曆的倒數最後兩千年,也許是觸底反彈——轟轟烈烈的“人類自救運動”掀起了。這一運動也被稱作“慾望迴歸運動”。

無數人類自發模仿前地球新古時代的模式,重組社會關係、家庭形式,希望在毀滅之前重現文明榮光。

人們懷念著那個充滿希望的前地球時代,也是文明的黃金時代,因此許多文藝作品的背景都設定在那時。

“人類自救運動”時至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