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46章 工部之事 (第2/2頁)

加入書籤

小皇帝早就規定了,盈利所得,一半上繳國庫。

剩下的由工部支配,但其中至少拿出一半分給創收的所有工匠。

之前的麻將和取暖鐵爐子給工部賺了不少錢。

兩者流傳開來後,這種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手工製作,很快就在民間普及了。

“對了,王叔,襄國(邢臺)有個叫李春的工匠,善建石橋,你去把他招至工部……”

李春作為主持建造趙州橋的橋樑匠師,因此橋聞名後世。

但其在歷史上卻是聲名不顯,甚至在隋朝史書上也沒有留下什麼痕跡。

唐代張嘉貞《石橋銘序》記載:

趙郡洨河石橋,隋匠李春之跡也,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

要不是趙州橋屹立於洨河之上千餘年不倒。

李春這個名字也就掩埋在歷史長河中,不為後人所知了。

“臣遵命!”

畢王不知小皇帝是如何知道這個李春的。

既然是皇帝欽點,想必是有真才實學之人。

毫不猶豫地滿口應了下來。

宇文賢離開後。

心情愉悅的小皇帝一邊泡茶,一邊哼起了小曲“雙節棍”。

趙州橋全長五十多米,跨徑達三十七米,能夠使用千餘年不倒的石拱橋。

其建造工藝和工程質量可想而知。

當下大周需要修建的橋何止千座,哪怕數萬座也不嫌多。

要是所有石橋都建成趙州橋那般質量。

那就是妥妥的利國利民之壯舉。

不過。

當下趙州橋還沒有開建,先把李春弄到工部。

到時,由他組建一個專門建造石拱橋的團隊。

在朝廷的支援下,於江河之上建造一座座的石橋。

同時,研發更先進的造橋技術。

爭取能在更寬的江河上建造更大跨度的橋樑。

“陛下,吃個桃子,這是剛從卜齋養殖基地那處桃林摘來的……”

墨言從蘭蘭手中接過一個果盤,端到小皇帝近前。

宇文衍拿起一個,咬了一口。

桃子甜甜的,帶有一絲微酸。

“還不錯!”

“咦,還有這麼大個的石榴啊。”

除了桃子,他見果盤裡還有一個至少半斤重的石榴。

石榴原產地波斯。

據說是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中原的。

“奴婢來剝。”

看到小皇帝要親自動手,竹竹拿起了石榴。

剝皮後,把一粒粒果肉掰散,放在碗裡,而後端到面前。

小皇帝伸手抓了一把塞進嘴裡。

輕嚼後吸吮汁水,然後把殘渣吐掉。

石榴已經熟透了,很甜。

不過,也就嚐個味道,石榴吃起來還是太麻煩。

“朕不吃了,你們也嚐嚐。”

宇文衍示意王鷹,元氏兄弟還有李藥師吃些。

作為千牛衛大將軍,以及其下的龍武衛將軍和羽林衛將軍。

由他們全權負責皇帝的安全。

但他們三人並不是隨時侍奉左右。

不時需要有人視察外圍守衛情況及巡邏隊伍。

但會保證有一人隨時貼身護衛。

小李靖封為司衛下士,倒是一直跟在宇文衍身邊。

他們也沒客氣,拿著就吃了起來。

如今。

護衛皇宮和京城的千牛衛,門監衛都是他們訓練出的嫡系軍士。

可謂是內外齊心,銅牆鐵壁。

安全問題盡在掌握之中。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