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5章 部落往事 置之死地而後生 (第2/3頁)

加入書籤

部落樹牆很厚,這是部落多年來最有力的安全保障,堪稱部落鐵壁,至少有15米厚。

樹牆裡面密密麻麻的各種樹木,新的、老的,互相糾纏擁擠到沒有空隙。

這是初代祭司為部落做的最大貢獻,也是祭司們後來在部落裡地位尊崇的另一原因。

當初部落初建的時候,只有酋長一個領導人。

部落人各自為戰,但又不得不在嚴酷的生存條件下抱團取暖。

酋長認為部落的主要敵人是各種毒蟲猛獸和飢餓,所以部落應該是人越多越好,這樣抗風險能力較強,所以部落一直吸納任何可以加入的戰力。

酋長有遠見,但不多。

部落人本來就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居無定所,自然哪裡自然資源豐富就往哪裡走,跟追逐豐美水草的馬群一樣。

人多力量大,但消耗也多,佔地也更廣。

在沒有什麼洞天福地的大森林裡,到處都有危險的生物。

人類也不過是在無盡林海里掙扎求生的蟲子,處於食物鏈的下端。

人口每天都在出生,但也不時的報銷幾個,不是天災就是人禍。

人們的觀念殘酷而純粹——生存勝過一切!

但決定一個團隊生存能力的不是人有多少,而是能幹的人有多少。

部落吸收人口的策略是來者不拒,所以人口素質良莠不齊,這也導致了更多問題。

每個地方資源是有限的,而人的胃是個無底洞,坐吃山空立地吃陷,部落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但蛋糕就那麼大,做蛋糕的就那麼幾個,吃蛋糕的卻越來越多,部落戰鬥力只能說越來越渣。

部落最猛的人能打十個部落最弱的人,人與人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三個和尚沒水吃,人一多,就有人渾水摸魚,就有人自私自利,就有人仗勢欺人,就有人貪生怕死。

每一次野獸進攻人類,既是危險也是機遇,這意味著送上門來的食物,但也意味著受傷、死亡乃至後面的分贓不均。

往往有些人,戰鬥時躲在後面,一到分配獵物就站出來邀功,而那些直面危險為部落而戰的英雄,卻往往受傷甚至犧牲。

獵物平均分配是一開始就說好了的,大家也都同意,但問題也就出在這裡。

勇士為了大家受傷甚至犧牲,精明人則只想佔便宜卻不願出力,廢物更是隻想跟著大部隊混低保。

所謂的人人有份,在此時就有點噁心人了。

最後受傷的往往是好人,他們出了力,他們往前衝,他們以死相拼,但是戰後卻得不到應有的分配。

有些不幸戰死或傷殘的男人,還會被各種明槍暗箭算計,到最後被人搶了老婆不說,還會被“無意”遺棄在叢林裡自生自滅。

女戰士更慘,死後可能連孩子都沒人照顧,大家都想自己的吃食少一個人來分。

有的時候,死人也是可以食用的肉類!

真正出力的人,要把自己玩命得來的獵物跟別人均分,而其他人則坐享其成。

如果不幸戰死,更是不會有人懷念他的好,只會暗喜又少了一個分戰利品的人。

時長日久,心性再好的人也不願意再英勇作戰了。

殘酷而噁心的部落習俗慢慢裂解著本就暗流湧動的部落。

所以,隨著部落發展,酋長就發現了一個事實——部落對外作戰基本不會死人了,但是部落也基本沒有戰鬥力了。

剩下的人,個個都是保命高手。

反正自己這個酋長從一呼百應到一呼百應,喊口號的人沒有減少太多,但部落戰鬥力卻一直下滑。

從開始的百戰百勝到後面的百戰百敗。

看起來烏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