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9章 修善法律,以法治天下。 (第2/4頁)

加入書籤

氣得鬍子都抖起來了,眼睛一瞪,“哼!服勞役那算什麼懲罰?那些小偷小摸的傢伙肯定會偷笑,以後就更肆無忌憚了。汝等如此婦人之仁,何以治天下之賊?”老臣的聲音提高了八度,在大殿裡嗡嗡作響,彷彿要把屋頂都掀翻。

年輕大臣也不示弱,脖子一梗,“大人,您要是隻知道用重刑,不考慮後果,那老百姓不得覺得咱們太野蠻啦?民心可就沒啦!您莫要因循守舊,不知變通。”他向前跨了一步,直逼老臣,兩人就像兩隻鬥雞,互不相讓。

就在氣氛緊張得像拉滿的弓弦時,突然,一位一直沉默的隱居大臣站了出來。他身著一襲黑袍,眼神深邃,彷彿藏著無盡的智慧。他緩緩開口,聲音低沉卻有穿透力,“汝等皆從自身之見,卻未思及天地之道。盜竊之因,或為飢寒所迫,或為心性迷失。僅以刑罰加之,未觸其根本,如治水只堵不疏,後患無窮。陛下,老臣以為,可先查明盜竊之緣由,若是為生活所迫,當助其解決困難,再令其服勞役以作懲戒;若是心性之惡,則需加以教化,同時給予適當懲罰,使其明善惡。”

舜帝眼睛一亮,“大人所言極是,那依您之見,當如何具體實施這教化之法?”

隱居大臣微微點頭,“可在部落中設一專門之所,由智者主持,對心性有惡之盜竊者,授以道德之課,令其明是非。同時,安排其與受害者面對面交流,使其知受害者之苦。懲罰則可依所盜之物價值而定,或賠償,或勞役。”

大臣們聽了,都陷入了沉思。舜帝摸著下巴,思考片刻後說:“此計甚好,不過這教化之法,需詳細斟酌,不可流於形式。”

接著討論傷人之事。一個武將模樣的大臣“蹭”地一下站起來,那氣勢就像要上戰場一樣,甕聲甕氣地說:“陛下,傷人者就得以血還血,以牙還牙,讓他也嚐嚐受傷的滋味,看他以後還敢不敢胡來。傷人之罪,不可輕饒,此乃天經地義。”說著,他還揮舞了一下手臂,做出攻擊的動作,就像在展示他的武力。

文官們一聽,都像受驚的小鳥一樣,紛紛搖頭。一位文官站出來,滿臉不贊同,“將軍,您這可太野蠻啦!傷人也有不小心和故意的區別呀。要是人家只是不小心碰了一下,您也這麼懲罰,那不是太殘忍啦?況且,如此報復,只會讓仇恨越積越深,永無寧日。”文官邊說邊往後退了幾步,彷彿害怕武將的怒火波及到自己。

武將大臣皺著眉頭,怒目圓睜,“哼!文官就是膽小怕事。若不重罰,傷人者豈會畏懼?部落中人人都可隨意傷人,成何體統?”

這時,另一位文官站出來,語氣誠懇地說:“將軍,您且息怒。臣有一事相告。昔日有兩族之人,因一人誤傷對方,後以血還血,結果兩族陷入世代仇恨,戰亂不斷,百姓苦不堪言。此等教訓,不可不察。”武將大臣聽了,突然沉默了,他眉頭緊鎖,彷彿在思考著什麼。

過了一會兒,武將大臣緩緩坐下,語氣變得溫和了許多,“吾曾以為武力可止紛爭,今聞此故事,方知仇恨之可怕。陛下,臣同意需區分傷人之情形。若是無心之失,可從輕發落;若是故意為之,當重罰,但不可盲目以暴制暴。”

舜帝點點頭,“將軍能明此理,實乃部落之幸。具體懲罰之度,還需再議。”

討論到商業糾紛的時候,那場面更是熱鬧得像菜市場。一位負責商業管理的大臣扯著嗓子說:“陛下,商業欺詐的那些傢伙,就應該把他們扔到河裡泡三天,讓他們清醒清醒,看他們還敢不敢騙人。此等奸商,不重罰難平民憤。”他說得眉飛色舞,彷彿已經看到那些欺詐者在河裡撲騰的狼狽樣。

舜帝哈哈大笑,笑得眼淚都快出來了,“你這辦法倒是有趣,不過要是那傢伙是個游泳健將呢?而且這懲罰也太隨意啦!咱得從錢上收拾他們。比如說,沒收他這次欺詐賺的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