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華朝大軍挺進西域 (第3/3頁)
出城迎接由呂布統率的西部軍區大軍,獻上國家印璽,宣告自願歸附。
儘管華朝對蒲類國未能如移支國那般早早主動歸順略感失望,但為了樹立榜樣,展示歸順者的好處,華朝還是勉強接受了蒲類國,將其降為一個縣級行政單位,阿布力孜則被任命為縣長。
這無疑是權宜之計,阿布力孜的未來仕途已被封死,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主動歸附的移支國王沙米爾,因其遠見卓識,其家族的未來也因此更加光明。
此等差異不僅影響個人,更波及家族後代,沙米爾的政治智慧與抉擇顯然更為高明。阿布力孜雖多享受了幾年國王的尊榮,卻犧牲了長遠的政治前途,這種得失之間的微妙平衡,或許需要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時間,才能顯現出真正的分曉。
隨後,呂布統率的南路大軍繼續西進,以強大的軍威迫使北天山南麓的車師前部不戰而降。車師前部雖有抵抗之意,但在目睹了呂布大軍的浩蕩陣容後,終是膽寒,選擇開城投降,從而避免了滅頂之災。
與此同時,北天山北麓的車師後部、卑陸、東且彌等部落,也在朔州西行的北路大軍高順等人的威壓下,相繼歸順。隨著這些地區的平定,華朝以繁榮的柳中城為中心,設立了吐魯番郡,由沙米爾擔任郡長,正式開啟了華朝的統治。
呂布與高順的兩路大軍在秦海區域勝利會師,其八萬大軍震懾了周邊的危須、尉黎、山國,這些國家紛紛望風而降。華朝遂以原焉耆首都南河城為郡治,設立秦海郡,任命原焉耆國王、現焉耆縣長耆莫羅為郡長,進一步鞏固了華朝的統治。
此後,大軍再度分兵,高順率領的北路大軍向西挺進,透過龜茲、姑墨後,迫使溫宿、尉頭歸順,隨後北上攻打負隅頑抗的烏孫。
而呂布率領的南路大軍,則揮師南下,目標直指樓蘭、精絕等國,意圖將崑崙山北麓絲綢之路沿線的所有國家盡數納入華朝的版圖。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