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蔡瑁擒黃祖歸附華軍 (第1/2頁)
隨著時間的流逝,黃忠與呂布率領的十一萬雄師,一路勢如破竹,接連攻陷編縣、鄀國、宜城、邔國、中盧等數座城池。
太平四年(公元197年)四月中旬,黃忠、呂布大軍已兵臨襄陽城下,於南郊廣袤之地安營紮寨,劍指這座荊州治所、戰略意義非凡的襄陽城。
至此,華軍以二十萬眾形成銅牆鐵壁,完成了對襄陽城的南北包夾,令城中軍民緊張至極。
劉表面臨的幾個選擇有:奮起一戰,或屈膝投降,或藉助水師之利沿漢水順流而下到雲夢澤中與華軍周旋,尋求一線生機。
每一選擇,都關乎劉表自己的身家性命和數萬荊州軍精銳的命運。
華軍的水師雖已屯紮於江夏,然其人數與戰船數量皆遜於荊州水軍,且實戰經驗尚顯不足,理論上難以全然遏制劉表借水路遁逃之圖謀。
然而,劉表卻無絲毫退意,他心中盤算著黃祖那邊的情況,誓要先肅清內部隱患,拔除那些蠢蠢欲動的叛徒,待時機成熟,便要與華軍正面交鋒,一決雌雄。
到時候,真打不過,再坐船逃跑不遲。
然而,劉表對於黃祖的期盼,卻如同泡沫般脆弱,註定化為泡影。
原因無他,只因華朝皇帝張循手握系統外掛,即便坐鎮洛陽,亦能洞悉襄陽城內人心向背,辨識出哪些人是誠心歸降,哪些又是詐降之徒。
在這盤錯綜複雜的棋局中,黃祖便是那企圖以詐降為餌的棋子,他妄圖先一步揪出背叛劉表的同黨,一舉清除叛徒,藉此掌控荊州水師大權,再與華軍決一死戰。
然而,黃祖那看似天衣無縫的如意算盤,終究是要化為泡影的。
這一切的轉機,皆源於蔡瑁——那位手握荊州水師大權的重量級人物。在某個寂靜無聲的深夜,蔡瑁利用江面巡邏的機會,讓親信部下與岸上的趙雲、黃忠取得了聯絡,將他以及蒯越、韓嵩等人意圖歸附華朝的決心悄然傳遞。
不久,蔡瑁便收到了來自趙雲的回信。信中透露,華朝在劉表身邊的細作已探得重要情報:黃祖與張允實則是劉表精心佈置的詐降棋子,意圖誘捕蔡瑁等背叛者,一網打盡。
信中指示蔡瑁等人需先發制人,設計擒獲黃祖、張允等江夏水師的核心人物,徹底掌控江夏水師後,再與華軍聯手,共謀襄陽,誓將劉表一舉擒獲。
得到趙雲的回信後,蔡瑁的心猛地一沉,額頭滲出細密的汗珠,浸溼了衣襟。信中字字如針,句句刺骨,將他原本模糊不清的預感瞬間化為冰冷的現實。
他就隱隱覺得事有蹊蹺,那黃祖作為劉表多年的心腹,對劉表的忠誠幾乎可以比肩日月,加之他與華軍大將孫策之間有著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張允更是劉表嫡親的外甥,二人怎會輕易生出歸附華朝之心?
原來這一切不過是場精心佈置的騙局,旨在將他們這些有意歸順華朝的文武官員一網打盡。
幸而,天不絕他蔡瑁,華朝的細作如同暗夜中的明燈,穿透了重重迷霧,探得了這份至關重要的情報,知曉了黃祖、劉表等人的陰謀。這讓他可以未雨綢繆,提前佈局,化被動為主動。
兩日之後,月掛中天,蔡瑁精心策劃了一場宴會,以商議歸附事宜為由,向黃祖和張允發出了邀請,並安排了一場看似尋常的聚會,實則暗藏玄機。
他藉口要將同樣心懷歸附華朝之意的荊州文武官員介紹給黃祖和張允,以同心戮力。
而黃祖與張允亦心懷鬼胎,他們渴望透過這次聚會摸清歸順華朝之人的底細,以便與文聘聯手,將這些潛在的“叛徒”及其家眷一網打盡,從而穩固荊州內部的穩定,再心無旁騖地與華軍抗衡。
然而,世事無常,這場看似普通的聚會,實則是一場精心設計的陷阱。當黃祖與張允踏入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