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兵臨百乘王朝首都 (第2/3頁)
,與我的文武百官共赴國難,也絕不願將這片祖先留下的土地拱手讓人。華朝雖強,但我百乘王朝亦有40萬錚錚鐵骨的將士,我們願意用生命和鮮血來扞衛我們的家園,證明我們的勇氣與尊嚴。”
“我百乘王朝士兵個個英勇無畏,他們為了國家和民族,可以付出一切。即使你們擁有先進的武器,也休想輕易戰勝我們。百乘王朝,即使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也絕不言敗!”
婆多羅尼的話語如同激昂的戰歌,每一個字都重重地敲擊在在場每一個人的心上。他的聲音裡,蘊含著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以及對未來的無畏與犧牲。城頭上的天竺士兵們,被這股力量所感染,胸膛中湧動的熱血彷彿要將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點燃。他們的目光變得堅毅,彷彿在這一刻,所有的恐懼和猶豫都被一掃而空,只剩下對戰鬥的渴望和對勝利的信念。
然而,在這群被激情點燃計程車兵之中,也夾雜著一些心思複雜的身影。他們低著頭,眼神閃爍不定,內心的天平在忠誠與自保之間搖擺不定。
百乘王朝已經走過了四百年的風雨歷程,曾經的輝煌與榮耀,在歲月的侵蝕下,早已變得斑駁陸離。王朝的根基,在無數次的內外交困中,已經出現了無法彌補的裂痕。官場腐敗如同蛀蟲,一點點侵蝕著這個古老國度的肌體,讓它的生命力逐漸消逝。即便沒有華朝的入侵,百乘王朝的滅亡,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華軍的到來,就像是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將原本就搖搖欲墜的王朝推向了崩潰的邊緣。婆多羅尼與文武百官雖然暫時擱置了內部的紛爭,團結一致,聚集起了四十萬大軍,準備與華朝決一死戰。
但這種表面的團結,只是將深藏的矛盾暫時掩蓋,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隨著天竺各地戰報的陸續傳來,華軍那不可阻擋的攻勢,像是一記記重錘,敲擊在每一個天竺人的心上。
西薩特拉普王朝國王毗溼拔摩那三十萬大軍,在華軍兩萬精銳面前,竟然不堪一擊,僅僅堅持了半個月就被華軍南部軍區擊敗,這讓人如何不心生恐懼?
華軍的武器,成為了所有天竺人心中的夢魘。那些半自動步槍,射速快、精度高,對於還在使用著木製狼牙棒、標槍、鐵製砍刀的天竺士兵來說,無疑是降維打擊。在這樣的武器面前,人數的優勢似乎變得毫無意義。許多士兵開始懷疑,這場戰爭,真的還有必要打下去嗎?打得贏嗎?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原本就對國王心存不滿的大臣,開始動起了別樣的心思。他們明白,王朝的命運已經走到了盡頭,無論他們如何努力,都無法改變這個事實。那麼,為何不盡早為自己和家族尋找一條退路呢?
投降華軍,對於他們來說,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至少,這樣可以避免在王朝覆滅時被清算,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而且,如果他們能夠抓住或者殺死國王婆多羅尼,作為投名狀獻給華軍,那麼他們在新的統治者面前,或許還能立下功勞,為家族爭取到更多的利益。
這樣的想法,像是一股暗流,在百乘王朝的官員中悄然蔓延。一些人早在華朝征討天竺之前就透過商人細作開始秘密地與華朝接觸,還有一些人則暗中策劃想要尋找機會對婆多羅尼下手。
如今,華軍兵臨城下,已經到了他們不得不行動的時機。如果再不表現出他們的誠意,真的等華軍發起進攻,他們就有可能被流彈誤殺,到時候再想投降都來不及了。
可惜,這些人的行為並沒有逃過國王婆多羅尼的眼睛。他對自己王朝的虛弱也是知之甚詳的。在這個關鍵時刻,任何的內部分裂都可能導致整個王朝的崩潰。因此,他不得不更加警惕,更加謹慎地處理每一個可能的威脅。
婆多羅尼站在城牆的最高點,望著城下那密密麻麻的華軍,心中充滿了複雜的情緒。他明白,這場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