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21章 軍田 (第2/2頁)

加入書籤

挺著也不是辦法,朝廷還有幾顆牙可以咬啊?”

“各位愛卿,能不能想辦法將軍屯的產量提上來?”

一眾大臣聞聽此言,隱隱的都能感覺到,皇帝恐怕是想要將糧倉的歸屬權還給衛所。

大明朝自開國以來,糧倉,都是由衛所管理的。包括稅糧,都是要放在衛所的糧倉中。

直到宣德十年七月,鎮守河南行在戶部右侍郎王佐上奏:河南所屬稅糧于軍衛收受奸弊百出。

朝廷接到王佐的奏報後,皇上讓大臣商議怎麼辦。

然後商議結果就是,除了沿邊和沿海的衛所之外,其餘糧倉,全部劃歸地方官府管理。

宣德十年正月,明宣宗朱瞻基駕崩。宣德十年七月,這個時間點上,在位的皇帝是年僅九歲的明英宗朱祁鎮。

九歲的小孩懂什麼呀。

當時主持朝政的是三楊。

糧倉歸了地方官府,衛所官兵想要吃飯都得看別人臉色,就更不要說其他的事情了。

所以,嘉靖朝的禮部尚書霍韜曾說過:世傳三楊入閣,極一時勳名之盛。不知三楊壞我太祖之法已多矣!

明朝中期開始,甚至早在土木堡之後,就有人開始批判三楊。

朱翊鈞當然是想將糧倉的歸屬權還給衛所,然而,希望渺茫,很難很難。

人家吃進嘴裡的肉,而且已經吃下去近百年了,怎麼可能吐出來呢。

申時行看出了皇帝的意圖,而且並不感到意外。

大明朝想要有作為的皇帝多了去啦,可在實際實施中,阻力重重,千難萬難。

在嘉靖朝,三楊都被批爛了,就差被拉出來鞭屍。

張璁、桂萼、霍韜等人,把三楊罵完了。

更有最會當皇帝的皇帝朱厚熜在位。

結果呢,該怎麼樣不還是怎麼樣嘛。

面對皇帝問話,申時行作為內閣首輔,自然要答,他雖然知道皇帝的意思,但卻不能順著皇帝的意思答。

這裡面牽涉太多,申時行不願意揹負這麼大的因果,他也背不起這麼大的因果。

“啟稟皇上,每年的軍屯產出,照太祖、成祖在位時,乃是英宗在位時,確顯難堪。究其原因,非一二可以理清。”

“若論起主因,臣以為有三。”

“一,近些年來,各地災害不斷,民田受災減產,軍田亦是受災減產。”

“二,很多衛所都有軍戶逃亡,再有衛所軍官欺壓軍戶,也有官員依仗權勢隨意驅使軍戶,軍戶苦不堪言。”

“既要備戰,又要應付上官驅使,導致軍戶無心專事耕種。”

“三,就是有地方豪強侵吞軍田,致使軍田數量減少。”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