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松山會戰(一) (第1/3頁)
小淩河北岸的清軍正紅旗大營之內,隔岸觀火的和碩禮親王代善兩指輕輕攆動著鬍鬚,雙眼死死的盯向杏山城方向。儘管隔著老遠,但杏山城內燃起的熊熊火光依然看的真切。在代善的身後是嚴陣以待的正紅旗全營將士,這些軍士留著清一色的金錢鼠尾辮,每個人的眼中都閃露著殺戮的兇光。
這些正紅旗將士各個都是跨馬提刀,身穿內嵌甲葉的紅色長身棉甲,頭戴高纓尖胄頭盔,夜幕之下宛如一團暗紅色的火雲在蠢蠢欲動。他們都在等待著旗主下達總攻擊的軍令,等待著砍下一個個明軍首級換回更大的軍功。
正紅旗旗主代善今年已滿五十八歲,對於遊牧民族而言,年近古稀之年絕對可以稱的上是高壽了。儘管歲數已然不小,可代善看起來卻是依舊英武幹練,不負他“古英巴圖魯”的封號。
巴圖魯源自蒙古語的“巴特爾”一詞,意為英雄。努爾哈赤建立後金之後,巴圖魯成為了女真人賞賜武將的特有封號。巴圖魯的封號分為兩種,一般的只作巴圖魯,不再加上別的修飾語,是為普通勇號;另一種則在巴圖魯之上還新增其他字樣,是為專稱勇號。大清建立初期,受封巴圖魯名號的武將少之又少,代善能夠獲得“古英巴圖魯”這種專稱勇號,其英勇善戰程度可見一斑。
作為老汗王努爾哈赤的長子、四大貝勒之首,年長位尊的代善受到了皇太極的忌憚與提防。因此在皇太極當上大汗之後,代善長期處於享高位而無實權的尷尬地位。但這位戰場上驍勇善戰的和碩禮親王卻始終能保持一顆寵辱不驚的心態,這在急功尚武的滿清貴族當中顯得很是難得。
也正是因為代善一直以來識大體、顧大局的表現,最終為他贏得了皇太極的信任。此番皇太極舉全國之力與大明決戰,緊要關頭將圍困錦州城、扼制明軍北上渡過小淩河的重任交付到了他的手上。幾個月下來,代善可以說完成的十分出色。
近半個月來關於明軍缺糧的奏報幾乎每天都會送到代善的手中,這位戰場經驗極為豐富的老將敏銳的嗅到了決戰的氣息。幾日來代善每晚都會派出幾路探子去打探明軍大營的動向,多年的經驗告訴他,面臨斷糧危機的明軍很可能會在短時間內採取大動作。
崇禎十四年正月二十九,當夜代善剛剛睡下,探馬回報稱明軍大營內出現了騷動的跡象。聽到這個訊息的代善一咕嚕從床上坐了起來,他立刻傳令整個小淩河北側大營的所有清軍做好戰鬥準備。在一片緊張的氛圍中,派出去的幾路探馬接連返回,帶回來的都是杏山城內明軍大亂的訊息。
於是代善當即命恭順王孔友德、智順王尚可喜、懷順王耿忠明三位漢八旗將領統率各部共計人越過小淩河向杏山城內外亂哄哄的明軍發起進攻。而其餘滿蒙旗的將士則集結完畢後原地待命。
代善手持著單筒“千里眼”,也就是後世俗稱的望遠鏡,正在觀察戰局的動向發展。這時一個人高馬大的漢子氣勢洶洶的直朝著他走來。那漢子人還沒到代善近前就已經扯著嗓子喊開了。
“大哥!你怎麼讓孔友德他們三個尼堪去打先鋒了?杏山城內南軍大亂,這正是立軍功的大好機會。你讓他們三個打先鋒,這不是明擺著便宜那些漢八旗嗎?”
說話之人虎目圓睜,滿臉的橫肉,講起話來臉上的橫肉更是突突亂顫,顯得兇惡異常,此人正是老汗王努爾哈赤第十二子阿濟格。
代善看了看這個足足小了自己近二十歲的弟弟,即便是在以勇猛著稱的滿洲八旗軍內部,驍勇善戰阿濟格也稱得上是其中翹楚。可代善卻對這個弟弟有著十分中肯準確的評價:殘暴有餘,智慧不足。
阿濟格作戰一向是好勇鬥狠,打起仗來總是一副不要命的架勢,指揮麾下騎兵中間突破,兩翼包抄是阿濟格的拿手好戲。可除此之外他的騎兵打法就再無多少新意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