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39章 雪古山之戰(上) (第1/4頁)

加入書籤

白猿山通往金城郡之間,有一座雪古山,此乃平原與大山之分界。自金城郡啟程,經七十餘里淺丘平原,便至雪古山口。那山口兩側,山峰高聳,怪石嶙峋,恰似巨獸對峙。山口風聲呼嘯,似在訴說往昔滄桑。一條寬闊河流蜿蜒而過,河水清澈見底,波光粼粼,河岸邊長滿茂密青草,實乃紮營佳處。此時,陽光灑在河面,泛起片片金鱗,微風拂過,青草搖曳生姿,彷彿在為即將到來的大戰而瑟瑟發抖。而這美麗的景緻,卻無法緩解此刻緊張的氛圍,大漢騎兵與匈奴鐵騎即將在此展開一場生死對決,雙方計程車氣如同即將爆發的火山,壓抑而又熾熱。

子墨深知匈奴軍師烏爾多乃行兵打仗之行家,老謀深算。此烏爾多,平日行軍佈陣極為謹慎,每逢戰事,必先反覆勘察地形,思索各種變數。其善於洞察敵軍一舉一動,常能於細微處見端倪,進而制定周全作戰計劃。心思縝密,如細密之網,不漏絲毫細節。

子墨深思熟慮後,決意以五百騎兵於此雪古山口擋住烏爾多一萬騎兵。其斷定,以烏爾多之性格行事,斷不敢冒險率大軍深入雪古山口追擊。若於山口後布疑兵之計,烏爾多必以為子墨大隊人馬在此埋伏。而子墨真正伏兵卻置於烏爾多撤退之後方線路。

子墨此招雖有點似諸葛亮空城計,卻又非空城計之冒險。子墨實欲以這五百騎兵之戰力沖垮匈奴烏爾多一萬鐵騎。只因子墨這五百騎兵乃以現代高科技裝備武裝(此高科技乃指子墨從現代社會穿越帶回東漢之現代特種兵穿戴裝置)。經前兩次實戰,此隊伍信心與實力已充分彰顯。

如今,這支隊伍成員已然如刀槍不入、力大無窮、如銅牆鐵壁般堅硬,足以輕鬆擊敗任何對手。故而,此隊伍已具備正面擊敗烏爾多所率匈奴騎兵之實力。只是子墨亦不知此一比二十之戰果如何。最終,子墨為穩妥起見,選擇雪古山山口,以便於不利之時,退入雪古山中。

此時,子墨率五百騎兵及金童、黑牛、洪智、嘯天、許大馬、高勝等戰將來到雪古山口。這五百騎兵身著獨特擴肌盔甲,陽光下閃爍冰冷銀色光芒,彷彿來自地獄之戰甲,將其身軀襯托得更加魁梧強壯。

那清一色銀色龍形面具,遮住面容,只露出一雙雙銳利而堅定之眼睛,透露出無盡殺意。面具上龍紋栩栩如生,似在咆哮,彷彿要將眼前敵人全部吞噬。他們身上散發之強力殺氣與森然霸氣,猶如實質般瀰漫於空氣中,讓整個戰場籠罩在一片令人膽寒之氛圍中。他們計程車氣高昂,如同燃燒的烈火,準備以鋼鐵之軀迎接匈奴鐵騎的衝擊。

子墨站在隊伍前方,身姿挺拔如松,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自信。他微微揚起下巴,目光如炬地掃視著前方,雙手緊緊握拳又緩緩鬆開,顯示出內心的緊張與期待。他的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彷彿對即將到來的戰鬥胸有成竹。

此時,天空湛藍如寶石,幾朵潔白的雲朵悠然飄蕩,陽光灑在子墨身上,彷彿為他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遠處的山巒連綿起伏,在陽光的照耀下,輪廓更加清晰,彷彿是大自然為這場大戰鑄就的堅實後盾。風輕輕吹過,揚起子墨的衣角,他就那樣靜靜地站著,宛如一尊不可撼動的戰神,自信的氣息在他周圍瀰漫開來。

當子墨率五百騎兵來到雪古山口時,匈奴軍師烏爾多率一萬匈奴鐵騎已在前方平原紮好大營。烏爾多得探馬報告子墨率五百騎兵現身雪古山口,立即集結人馬,列陣相迎。同時,烏爾多亦派出大量斥候,深入雪古山口十里範圍內偵查。

雪古山口,風聲呼嘯,氣氛愈發緊張,令人窒息。子墨率領那五百令人膽寒之大漢騎兵,如同一堵堅不可摧之鋼鐵城牆,與匈奴一萬騎兵對峙。此時,天邊的烏雲漸漸聚攏,彷彿在預示著這場大戰的慘烈。山口的風愈發猛烈,吹得旌旗獵獵作響。雙方計程車氣在這緊張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