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後周攻南唐之戰二 (第3/4頁)
舟,在洶湧的歷史洪流中一意孤行,拒絕了所有理智的勸阻與合作的提議,最終駛向了覆滅的深淵。他們的固執與盲目自信,如同迷霧中迷失方向的旅人,未能察覺到四周潛伏的危機。隨著敵軍動向的逐漸明朗,劉彥貞部的處境愈發危急,彷彿一隻被緩緩收緊的網中之魚,掙扎於絕望的邊緣。
與此同時,劉仁贍,這位深諳兵法、洞察時局的智將,早已預見到這一不可避免的敗局。他深知,唯有未雨綢繆,方能轉危為安。於是,他毅然決然地下達了加固城防的命令,動員全城軍民,夜以繼日地修築壁壘,挖掘壕溝,佈置陷阱,準備迎接那即將席捲而來的風暴。劉仁贍的果斷與決心,如同一股無形的力量,激勵著每一個人,讓他們在這生死存亡之際,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堅韌與勇氣。
而在戰場的另一端,李重進,這位後周的傑出將領,率領著精銳之師,宛如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跨越了寬廣的淮河。他們的到來,悄無聲息,卻又勢不可擋,彷彿是天降神兵,給予南唐軍以極大的震撼與壓力。在正陽東側,李重進精心佈置,以天羅地網之勢,靜待南唐軍的到來。這是一場智慧與勇氣的較量,也是一場力量與意志的碰撞。
隨著戰鼓的擂響,兩軍終於正面交鋒。戰場上,刀槍劍戟交相輝映,喊殺聲震天動地。南唐軍雖勇猛,但在後周軍的嚴密陣型與精準打擊下,逐漸顯露出疲態。劉彥貞,這位曾經的統帥,在陣前奮力廝殺,試圖挽回敗局,卻終因寡不敵眾,英勇授首。而鹹師朗等一眾將領,也在混戰中悉數被擒,成為這場戰役的犧牲品。
戰後,戰場上留下的,除了滿地的兵器甲冑,便是南唐將士那堆積如山的累累屍骨。它們無聲地訴說著戰爭的殘酷與無情,綿延三十里,令人觸目驚心,心生哀憫。此役,後周軍不僅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更是繳獲了價值連城的軍資器械三十餘萬,這些寶貴的資源如同甘霖般滋潤了後周的軍事實力,為其日後的擴張與強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南唐,則因此遭受了重創,國勢日衰,再難復往昔之輝煌。
江淮這片廣袤而富饒的土地,長久以來沉浸在一片難得的和平寧靜之中,百姓安居樂業,戰鼓的轟鳴似乎已成為了遙遠記憶中的迴響。然而,劉彥貞的慘敗,猶如一道突如其來的閃電劃破天際,隨之而來的驚雷轟鳴,不僅震碎了南唐君臣心中的那份不切實際的僥倖與安逸,更將整個國家推向了恐慌的深淵。訊息如野火燎原,迅速在朝堂內外蔓延,人心惶惶,士氣低落至冰點。
張全約,這位身經百戰的將領,此刻卻不得不面對前所未有的挫敗,他帶領著劉彥貞的殘兵敗將,衣衫襤褸,滿臉疲憊,在夜幕的掩護下狼狽逃回壽州城。城門關閉的那一刻,彷彿是將所有的恥辱與不甘都隔絕在了城外,但城內的空氣依舊沉重,每個人心中都充滿了對未來的憂慮與不安。
與此同時,劉仁贍,這位南唐的忠臣良將,深知此時國家正處於風雨飄搖之際,他毅然決然地提筆疾書,緊急上書給國君李璟,言辭懇切地力薦張全約擔任馬步左廂都指揮使一職。他的目的,不僅是為了給張全約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更是希望透過此舉重振軍心,穩固搖搖欲墜的防線,為南唐爭取一絲喘息之機。
而另一邊,皇甫暉與姚鳳兩部將領,眼見戰局急轉直下,也顧不得許多,匆忙間率領部眾撤退至清流關,意圖依託天險,做最後的堅守。清流關上,旌旗獵獵,但將士們的眼神中卻難掩疲憊與恐懼,勝利的曙光似乎已遙不可及。
至於滁州刺史王紹顏,他在恐懼的驅使下,做出了最為自私的決定——拋棄了他本應誓死守護的城池,獨自一人趁著夜色逃遁而去。滁州城,這座曾經繁華一時的城市,如今卻只剩下斷壁殘垣,空無一人,成為了南唐衰敗與混亂的又一殘酷見證。街巷間,風帶著嗚咽聲穿行,彷彿在訴說著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