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7章 後周攻南唐之戰三十一 (第2/3頁)

加入書籤

日晝夜不息的激戰,楚州城上空瀰漫著濃厚的硝煙與不屈的意志,每一塊磚石都似乎銘記著這場歷史性的較量。2月16日,晨曦初破曉,天邊泛起魚肚白,這座曾無數次抵禦外敵、固若金湯的城池,在後周大軍排山倒海的攻勢下,終於迎來了它命運的分水嶺。後周將士們憑藉著堅韌不拔的毅力與高超的戰術,一步步瓦解了楚州城的防線,勝利的曙光穿透了厚重的城牆,照亮了攻城將士堅毅的臉龐。

然而,勝利的果實並未輕易落入囊中。楚州城內,儘管城池已破,但守軍的鬥志卻愈發高昂。張彥卿,這位鐵骨錚錚的將領,與都監鄭昭業並肩作戰,面對絕境,他們沒有選擇逃避,而是毅然決然地率領著僅存的殘兵敗將,退守至錯綜複雜的城中街巷之中,準備進行一場沒有退路的巷戰。狹窄的巷弄間,迴盪著金屬交擊的刺耳聲響,以及士兵們低沉而堅定的吶喊,每一聲都是對生存與尊嚴的渴望。

張彥卿與將士們手持鋒利的刀劍,眼神中閃爍著決絕的光芒,他們深知此戰凶多吉少,卻無一人退縮。在與後周軍的激烈交鋒中,雙方均傷亡慘重,但楚州守軍的英勇無畏,讓敵人也為之動容。隨著時間的推移,巷戰愈發慘烈,空氣中瀰漫著濃重的血腥味,刀劍因頻繁碰撞而逐漸崩裂,但這份物理上的損毀,卻絲毫未能動搖他們心中的信念與決心。

最終,當勝利的曙光完全照耀楚州城時,張彥卿望著四周遍地的屍體與殘垣斷壁,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悲涼與無奈。在絕望之中,他做出了一個悲壯的決定——自我了斷,以此表明自己對國家的忠誠與不屈的氣節。他的這一舉動,無疑是對所有仍在戰鬥的將士們最深沉的激勵與告別。而那些跟隨他的千餘名將士,也同樣展現出了令人敬佩的忠誠與勇氣,他們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依然堅守著陣地,用血肉之軀築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防線,直至最後一人倒下,也未曾有過絲毫的動搖與背叛。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向世人詮釋了何為真正的忠誠與氣節,成為了後世傳頌的佳話。

與此同時,南唐的朝堂之上,一場深刻的戰略反思與調整悄然展開。面對後周日益逼近的軍事威脅,南唐皇帝李璟深知,僅憑現有的防禦佈局與士氣狀態,難以抵擋北方強敵的凌厲攻勢。於是,他毅然決定採取一系列果斷措施,以期扭轉戰局的不利局面。

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便是將戰略要地天長縣更名為雄州,這一舉措不僅寄託了南唐上下對於重振雄風、抵禦外侮的深切期望,更象徵著一種精神上的覺醒與重塑。更名儀式上,李璟親自發表激昂演說,號召全軍將士以雄州之名,誓守疆土,扞衛國家尊嚴。

隨後,李璟任命了以勇猛善戰著稱的建武軍使易文贇為雄州新任刺史,這一人事變動無疑為南唐的防線注入了一劑強心針。易文贇到任後,迅速整頓軍紀,提升士氣,同時加強城防建設,挖掘壕溝,增設箭樓,力求將雄州打造成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

然而,歷史的程序往往充滿了變數。儘管南唐方面做出了諸多努力,但面對後周精心策劃、兵強馬壯的攻勢,雄州的防禦還是顯得力不從心。2月23日這一天,天空陰沉,寒風凜冽,後周的軍隊如潮水般湧來,炮火連天,箭如雨下。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殘酷現實面前,易文贇深知繼續抵抗只會徒增傷亡,無濟於事。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他最終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投降。

這一訊息傳出後,南唐朝野震動,民眾無不扼腕嘆息。雄州的失守,不僅意味著南唐失去了一道重要的防線,更在心理上給南唐軍民帶來了巨大的打擊。然而,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不會因為任何人的意志而停留。在後周強大的軍事壓力下,南唐的命運似乎已經註定了未來的走向。

隨著楚州與雄州這兩座戰略要地的相繼淪陷於敵手,後周的疆域版圖如同晨曦中緩緩展開的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