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3章 立威之戰:後周攻後蜀六 (第2/3頁)

加入書籤

們身上碾過,留下一道道無法癒合的傷痕。這片曾經繁華、充滿生機的土地,如今卻滿目瘡痍,成為了戰爭犧牲品的又一例證。

在古老而遼闊的中華大地上,成州與階州,這兩座屹立於後蜀邊陲的堅固堡壘,曾是後蜀政權抵禦外敵、維護安寧的重要屏障。它們依山傍水,地勢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然而,隨著後周大軍如潮水般洶湧而至,鐵蹄聲震破了山川的寧靜,成州與階州的守軍,在強大的軍事壓力與內部動搖的雙重打擊下,最終選擇了放下武器,向不可一世的後周軍隊投降。這一連串的失利,如同多米諾骨牌般,讓後蜀的防線瞬間變得千瘡百孔,局勢急轉直下,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

周世宗柴榮,這位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的君主,以其過人的膽識與深邃的政治智慧,引領著後周走向了前所未有的強盛。面對趙玭這位來自敵國的降將,柴榮並未因舊怨而心生芥蒂,反而在深思熟慮後,做出了一個令世人矚目的決定——他不僅欣然接納了趙玭的投降,更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大度與魄力,將其任命為郢州刺史,這一舉措無疑是對趙玭才能的認可,也是對天下英才發出的強烈召喚,彰顯出周世宗不拘一格、廣開才路的胸襟與氣度。

十月五日,秋風送爽,後周的朝堂之上,金碧輝煌,百官身著朝服,肅然而立,共同見證並慶祝這一具有深遠意義的時刻。隨著司儀洪亮的聲音響徹大殿,百官紛紛向周世宗柴榮致以最誠摯的祝賀,他們不僅為這場軍事上的大捷歡欣鼓舞,更為君主那超越常規的用人之道所折服。

然而,對於風雨飄搖中的後蜀而言,這次戰敗猶如寒冬臘月裡的一場暴雪,無情地覆蓋在已經滿目瘡痍的土地上,使得本就脆弱的國家更加搖搖欲墜。李廷圭與伊審徵,這兩位曾以鐵血鑄就忠誠,誓死扞衛疆土的將領,此刻卻只能帶著滿心的羞愧與不甘,跪伏在後蜀金碧輝煌的宮殿前,手中的請罪表沉甸甸的,不僅承載著戰敗的恥辱,更壓抑著他們對國家未來的深深憂慮。他們的眼神中既有對過往輝煌的懷念,也有對現實無奈的接受,這份屈辱成為了他們心中永遠無法抹去的烙印。

孟昶,這位後蜀的君主,坐在高高的龍椅上,望著下方兩位忠誠將領的謙卑身影,心中五味雜陳。他深知,此刻的責難與懲罰無濟於事,只會讓本就動盪的局勢更加複雜。於是,出於維護國家穩定、儲存實力的考慮,他選擇了寬容,沒有追究二人的責任,但這份寬容背後,是他對未知未來的恐懼與深深的不安。夜晚,他常常獨自徘徊在宮殿的走廊上,望著星空,心中思緒萬千,憂慮如潮水般湧來。

為了抵禦外敵入侵,挽救戰敗的局面,孟昶不得不採取一系列激進且充滿風險的策略。他下達命令,要求在重要的戰略地點如劍門和白帝城等地大量集結軍隊,試圖構建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以抵擋後周強大的鐵騎攻擊。這個決定雖然顯示出了他的堅定決心,但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其中最為關鍵的問題就是後勤補給。隨著大規模的徵兵行動展開,國家的儲備迅速被消耗殆盡。軍需物資變得極度緊張,資金短缺更是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壓在了後蜀的肩上。

為了解決這一燃眉之急,後蜀政府開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貨幣改革與經濟掠奪。他們瘋狂地鑄造鐵錢,企圖透過增加貨幣供應量來緩解財政壓力。然而,這一舉措不僅未能解決根本問題,反而引發了更為嚴重的通貨膨脹。物價飛漲,人民生活水平急劇下降,社會矛盾日益尖銳。

更甚者,為了獲取更多的金屬資源以鑄造錢幣和打造兵器,後蜀政府竟強行向百姓徵收鐵器,包括農具、炊具等日常生活用品。這一舉動如同一把烈火,瞬間點燃了民間積壓已久的不滿情緒。百姓們怨聲載道,生活陷入困境,原本就艱難的日子變得更加困苦不堪。

整個國家籠罩在一片愁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