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高平之戰二 (第3/4頁)
御和策應。他們各司其職,互相配合,形成了一支戰鬥力極強的軍隊。他們的到來,無疑為澤州的防禦增添了強大的力量。
而為了確保這些將領能夠盡職盡責,世宗還特別派遣了宣使向訓作為監督。向訓忠誠勇敢,嚴明公正,他將在戰場上巡視每一位將領的表現,確保他們都能夠盡心盡力地完成自己的任務。他的存在,讓每一位將領都感受到了世宗的決心和期望,也讓他們更加堅定了保衛國家的信念。
而在這群英勇的將領中,白重贊尤為引人注目。他是憲州的英勇將領,曾無數次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他的加入,無疑為這場戰爭增添了更多的勝算。在這場戰爭中,他再次展現了他的英勇和智謀,為世宗皇帝贏得了寶貴的勝利。
癸未日,當朝的皇帝莊重地頒佈了一道旨意,命令當朝重臣馮道親自護送先帝的梓宮前往山陵,以示對先帝的深厚敬意與緬懷之情。馮道,這位歷經數朝、德高望重的老臣,在接到命令後,立刻率領著一隊精幹的侍衛,攜帶著莊重而肅穆的梓宮,踏上了前往山陵的征途。
與此同時,皇帝也對東京的安定和秩序給予了極高的重視,他深知東京作為國家的政治、經濟中心,其穩定與否直接關係到整個國家的安寧。於是,他深思熟慮後,決定任命鄭仁誨為東京留守,全權負責東京的治安、防禦以及民生等事務。鄭仁誨,這位忠誠於國家、才智過人的將領,在接到任命後,毫不猶豫地接過了這份重任,誓言要守護好東京,確保百姓的安寧與國家的穩定。
相關人物介紹:
人物1:馮道(882年~954年),字可道,號長樂老,瀛州景城(今河北省滄州市)人,五代十國時期著名宰相,歷經四朝十代君王,世稱“十朝元老”。
馮道早年即投身燕王劉守光麾下,其後仕途波瀾壯闊,橫跨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代王朝,忠誠輔佐了包括後唐莊宗、明宗、閔帝、末帝,後晉高祖、出帝,後漢高祖、隱帝,以及後周太祖、世宗在內的十位君主,期間更曾尊遼太宗為主,始終穩坐將相、三公、三師之尊榮。至後周顯德元年(公元954年),馮道安然辭世,朝廷追贈其瀛王之號,並賜諡“文懿”,以彰其功。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馮道主持雕版印刷《九經》,此舉不僅首開官方及國子監刻印書籍之先河,更引領了官刻圖書的嶄新紀元,使之成為中國古代刻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同時確立了監本作為典範的崇高地位。
人物2:王溥(922年-982年),字齊物,五代祁縣人。五代至宋政治家、史學家。
王溥自幼便展現出對學問的無比熱愛,他勤奮好學,書籍幾乎成了他形影不離的伴侶。在後漢乾佑二年,即公元949年,他憑藉卓越的才華,在進士科考中一舉奪魁,榮膺狀元之位,隨後被授予秘書郎的職務。在周太祖郭威麾下,他先是擔任樞密副使,後晉升為樞密使,期間更是隨軍平定河中叛亂,以卓越的謀略被郭威招攬為幕中重臣。
及至郭威登基稱帝,王溥的仕途更是扶搖直上。廣順四年,即公元954年,他不僅晉升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更在同年見證了柴榮的即位與顯德新紀元的開啟。面對北漢趁虛而入的危機,王溥力排眾議,尤其是大官僚馮道等人的阻撓,堅決支援周世宗親自掛帥出征,最終大獲全勝,彰顯了其非凡的膽識與遠見。
顯德四年,世宗南征告捷後,又揮師西進,王溥慧眼識珠,舉薦向拱為將,再次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因此,他榮獲禮部尚書之職,並監修國史,與宰相範質共同參知樞密院事,權傾一時。宋朝建立後,王溥更是進位司空,地位顯赫。
然而,王溥的仕途並非一帆風順。乾德二年,他卸下了相位,轉而擔任太子太保,之後陸續加封為太子太傅、太子太師,直至太平興國元年被封為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