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立威之戰:後周攻後蜀二 (第3/4頁)
。
這一刻,使者心中的重擔終於放下。他知道,他的努力沒有白費,他的使命已經圓滿完成。他期待著兩國能夠攜手共進,共創美好的未來。
緊接著,那位風塵僕僕的使者再次踏上了征程,他的目的地是南唐。他懷揣著後蜀的誠意與決心,向南唐的君主傳達了後蜀希望結成盟友的強烈意願。在南唐的宮殿之中,使者言辭懇切,詳盡地描繪了後蜀的實力與決心,以及此次結盟的重要性。
南唐的君主坐在龍椅上,目光深邃,他審視著使者帶來的信件和禮物,心中不禁泛起波瀾。他看到了後蜀的誠意,感受到了後蜀的實力,更重要的是,他得知了北漢已經同意出兵的訊息。這個訊息如同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讓南唐的君主心中產生了動搖。
他開始權衡利弊,思考著結盟的得失。他知道,如果與後蜀結盟,他將擁有兩個強大的盟友,共同面對後周的挑戰。然而,這也意味著他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和責任。然而,在深思熟慮之後,南唐的君主最終下定了決心。他明白,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如果錯過了,可能會後悔終身。
於是,南唐的君主提筆寫下了同意書,決定與後蜀結盟。當使者帶著這份同意書回到後蜀時,孟昶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他知道,這份笑容不僅僅是因為成功地說服了南唐,更是因為他的心中充滿了信心和希望。他知道,有了北漢和南唐這兩個強大的盟友的支援,後蜀將更有信心面對後周的挑戰,迎接未來的風雨。
為了應對那場即將到來的硝煙瀰漫的戰爭,後周朝廷上下都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決心和行動。七月二十二日這一天,陽光灑滿大地,朝廷內的氣氛卻異常緊張而嚴肅。在這一關鍵時刻,王景被正式任命為西南行營都招討使,這一職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將直接關係到後周在西南戰場上的勝敗。與此同時,向訓被賦予了更加重要的職責,他兼任了行營兵馬都監,全面負責軍隊的排程和指揮。
這兩位將領的任命並非空穴來風,他們都是後周朝廷中備受讚譽的棟樑之才。王景以其過人的軍事才能和豐富的實戰經驗著稱,曾在多次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而向訓,則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卓越的領導才能贏得了士兵們的尊敬和信任。他們的加入,無疑為後周軍隊注入了強大的戰鬥力,使得原本就士氣高昂的軍隊更加充滿了信心和鬥志。
在兩位將領的精心指揮下,後周軍隊開始了嚴密的訓練和備戰工作。士兵們日夜苦練,無論是刀槍劍戟的武藝,還是排兵佈陣的戰術,都進行了反覆的演練和磨合。同時,軍隊的糧草、軍械等物資也得到了充分的儲備和補充,確保在戰鬥中能夠持續作戰,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擾。
經過一段時間的緊張備戰,後周軍隊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士兵們精神飽滿,鬥志昂揚,等待著那一刻的到來。他們深知,即將到來的戰鬥將是一場生死較量,但他們也相信,在兩位將領的英明指揮下,他們一定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
相關人物介紹
人物1:
李廷珪(?-967年),五代宋初太原(今屬山西)人, 五代時期將領。
李廷珪七歲時隸屬孟知祥帳下,從入成都。後蜀建國,李廷珪補軍職,累遷奉鑾肅衛都虞候。後因克階州功,領眉州刺史。後侯益來歸降,率二萬兵出子午谷,以圖鳳翔,為後漢軍所敗。歷任保寧軍節度使、護聖控鶴都指揮使。
時後周攻秦州,充北路行營都統。李廷珪因無功,被罷兵職。不久,任侍中,充成都巡檢使,改武信軍節度使,領本鎮及保寧軍都巡檢使。宋軍來攻伐時,克劍門,李廷珪受命禦敵,大敗而歸。入宋後,李廷珪為右千牛衛上將軍。於乾德五年(967年),李廷珪逝世。
人物2:
向拱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