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4章 質子探測器 (第2/2頁)

加入書籤

就緒,李向東下達了起飛的命令。

按照設計,戰艦在星球內部飛行使用的是反重力系統。這就確保戰艦能夠垂直起降,啟動時悄無聲息。不像現如今藍星科技使用的化學燃料作為動力的火箭發動機,啟動時候免不了驚天動地的景象。

升高二十米後,馬上啟動空間摺疊護盾,把護盾範圍設定為飛船表面1米距離,這樣既可以防止被藍星上的雷達發現,又能減少影響範圍。

幾個呼吸的時間,李向東發現戰艦已經身在星空中了。把戰艦內的螢幕設定為實景模式,看了一下戰艦螢幕上顯示的資料,已經離地面3萬米。

藍星地面1萬米以上到5萬米之間是大氣層的平流層。一般情況下,大型客機大都飛行在這個層次。主要是能見度高,天氣比較晴朗,而且平流層大氣上暖下涼,飛機在其中飛行受力比較穩定,方便飛行員操控駕駛。

從螢幕上,可以發現戰艦下方星星點點的燈光,有不少客機正經過,不過飛行的高度要低得多。

這個時候,將近半個藍星的面積都處於戰艦雷達的監控中。此時,戰艦對應地面所在的位置正在東西半球分界的赤道上,李向東發現戰艦上的智腦智慧和小強相差不大,但是資料處理能力非常強悍,應該是軍用智腦效能比民用的更高。從智腦中瞭解到,戰艦啟動戰時模式後,能夠同時監控周圍100多萬個目標。對此,李向東決定以後有時間要認真研究一番,爭取把超腦的效能再提一個檔次。

啟用戰艦智腦的探測功能,發現戰艦如果發射探測器,最遠竟然可以探測周圍1000光年的距離。

李向東立馬來了興趣,馬上命令戰艦智腦探測藍星周邊1000光年的星球狀況,建立1000光年的星圖。

智腦根據命令,指令戰艦上的智慧機器人呼叫了100個一次性“質子探測器”,設定好聯絡方式,一次性向周邊星空發射出去。

這些“質子探測器”是利用原子核中的質子打造的,根據不同的需求,在發射過程中能夠被加速到超光速,最快可以達到500倍光速。

到目的地後,質子探測器就能夠二維展開,全面收集目標的資訊,李向東在藍星上馬上就能夠同步收到這些資訊。

可惜的是,因為回收成本過高,這類探測器都是一次性的。

從戰艦智腦反饋的情況,從發射探測器,到完成周邊1000光年星球情況的探索大約需要2年左右。當然,像距離最近的距離藍星4光年的比鄰星,預計只要兩個月就能有結果。且可以在地下室安裝一個與戰艦上一樣的探測器資訊接收裝置,可以在小強的掌控下接收分析資料。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