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32章 山西省—石姓、姚姓、譚姓 (第1/2頁)

加入書籤

石姓

- 起源:

- 源自姬姓:據《春秋公子譜》《元和姓纂》《古今姓氏書辨證》記載,春秋時,周武王姬發之弟康叔的六世孫衛靖伯有個孫子叫公孫石昔,字石,又稱石石昔,為衛國賢臣。衛莊公死後,太子完立,是為衛桓公。後來衛莊公庶子州籲刺死桓公,自立為君,石石昔的兒子厚參與此事,被封為大夫。州籲為尋求衛人的支援,派厚去向石石昔求教,石石昔假意讓州籲和厚去向陳侯求情,暗中卻派人給陳侯去信,讓其將州籲和厚除掉。事後,迎立桓公之弟公子晉為國君,即衛宣公。石石昔大義滅親,迎立衛宣公有功,其孫駘仲以其名字中的石字為姓,是為河南石姓,史稱石姓正宗。

- 源自姬姓、子姓:春秋時期晉國有楊石我,字伯石,本姬姓;鄭國有公孫段,字子石,本子姓。他們的後人中有以先人名字中的石字作為姓的。

- 源自他族改姓:隋唐時西域石國有人遷入中原,乃以石為姓。南北朝時後魏鮮卑族代北三字姓烏石蘭氏,遷洛陽後改為漢姓單姓石。

- 變遷:

- 早期發展:石姓最早發祥於當時的衛國之地,即今天的河南北部一帶。之後主要繁衍於黃河中、下游地區。

- 魏晉南北朝時期:在北方形成了五大聚居地。其中,向西經陝西到甘肅省境的石氏,在甘肅黃河以西、武威以東及大東河、大西河流域一帶成為當地一大望族;向東或向北在河北、山東、山西等地又形成了四大望族,歷史上石姓有“武威、渤海、平原、上黨、河南”等郡望之稱。

- 唐五代時期:石姓在北方的大舉繁衍與當時的社會動亂和後趙、後晉的建立分不開。石姓的大舉南遷也正始於此時。唐初有石氏族人自河南固始隨陳元光入閩開闢漳州,五代之時,已成為閩南地區的望族。

- 宋元明清時期:宋、元以後,石姓便遍及江南大部分地區。明清時,遍及全國各地,其中以北方分佈最為集中、廣泛,是比較典型的北方姓氏。

- 在山西省的分佈:山西是石姓較為集中的地區之一。明朝洪洞大槐樹移民石氏始祖為平陽、太原二府,澤、潞、遼、汾、沁五州,洪洞、趙城二縣等籍人氏。據第四次人口普查統計,山西省有石姓

人,臨汾市

人,洪洞縣 4743 人。如今,石姓在山西的各個地區均有分佈,如太原、大同、運城等地都有石姓人口聚居。

姚姓

- 起源:

- 源於舜帝姚重華:舜帝以姚為姓,在當帝之前,四嶽曾向帝堯推薦過舜,堯帝讓他居住在媯河邊,他的子孫有留在媯河邊居住的,改以媯為姓。後來周武王姬發滅殷商後,找到了舜帝的後裔媯滿,封他於陳(今河南周口),建有陳國,侯爵,史稱陳滿。他逝世後諡號為陳胡公。媯滿的後裔子孫傳至漢朝陳仲敬時,因避禍亂而遷居於吳興郡(浙江吳興),改古姓為媯姓,傳至舜帝 69 世嫡長孫姚平復改舜帝之姚姓,世代相傳至今,史稱吳興姚氏正宗。姚氏族人尊奉舜帝為得姓始祖。

- 源於“癸”:遠古部落聯盟時期,炎黃先祖登泰山祈禱,天乃降十天干。父娶母、兒子、女兒、母 + 父 = 合文等,其中女 + 癸 = 姚。

- 源於其他說法:有說法認為春秋早期有姚國,虞舜後代,子孫以國為氏,稱為姚氏;還有源於羌族、蒙古族、滿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漢化改姓為姚氏的情況。

- 變遷:

- 先秦至秦代:姚姓自誕生後至春秋期間,主要在河南發展,到秦代以前,姚姓已經發展到了山西、廣西、四川等地。

- 東晉十六國時期:公元 384 年,姚姓建立了後秦政權,姚氏因為有了來自甘肅隴西一帶姚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