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山西省—常姓、喬姓、賴姓、武姓、賀姓 (第1/3頁)
常姓
1. 起源:
- 源於姬姓:出自“姬”姓,以邑名為氏。武王克商後,文王子於康國,世稱康叔。武庚叛亂被平定後,康叔又被轉封於衛國。康叔有一子受封於衛國分封出來的一個采邑——常(今山東省滕州市東南)。後來,這一支的後人以邑為氏,稱為常姓,尊康叔為得姓始祖。
- 因避諱而改:《世本》載春秋時楚國公族恆惠公之後有恆氏,一度改為常氏,以避宋真宗趙恆的名諱,“恆”和“常”義相同。
- 其他說法:據《路史》雲,戰國時吳國公族之後亦有常氏,還有說法認為與神話中黃帝大臣常先與常曦有關。
2. 變遷:
- 早期發展:山東、江蘇為早期常姓發源地。戰國時代,北方河南、河北南部地區以及南方吳、楚等國,均有常姓分佈。
- 秦漢時期:西漢有太原(今屬山西省)人常惠,曾隨蘇武出使匈奴,被拘十餘年後返漢,官至右將軍,封長羅侯,其後又有數人封侯,太原常姓由此顯赫。與此同時,常姓在起源地山東亦形成一大望族,遂有平原郡望。
- 魏晉南北朝時期:河南、甘肅常姓繁衍茂盛,遂成望族。曹魏時,河內溫(今河南省溫縣)人常林,封高陽鄉侯,官拜光祿大夫,其後人多入朝為官,家族榮耀顯貴,在河內形成望族。常林四世孫常珍,攜家眷徙涼州(今屬甘肅省),後人亦多官宦,遂形成常姓的武威郡望。
- 隋唐時期:常姓名人多出京城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和陝西新豐(今臨潼東北)兩地。新豐常姓職仕朝廷者多人,甚為顯赫。時有新豐人常袞徙居閩(今福建省)地,後人遂在閩、粵一帶繁衍,故閩、粵常姓多以新豐為宗,以常袞為開基祖。
- 宋元明清時期:宋代因避真宗名諱,恆姓被迫改為常姓,為常姓家族注入新的力量。此期常姓遷徙足跡自江蘇、浙江、江西、湖北等地往福建、廣東一帶,後入雲南、貴州等地。明代有山西常姓被迫遷周邊省份之人煙稀疏之地。清代常姓有入臺,定居新加坡等地者。
3. 分佈:今日常姓以河南、山西、黑龍江、吉林、河北等省居多,上述五省常姓約佔全國漢族常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在山西省內,常姓也有一定的分佈,尤其是在歷史上與常姓發展相關的一些地區,如太原等地。
喬姓
1. 起源:
- 為橋氏所改,出自姬姓:相傳黃帝死後葬於橋山,子孫中有留橋山守陵的,於是這些人就以山為姓,稱為橋氏。南北朝時,宇文泰名喬勤,去掉橋的木字旁,為喬,取喬字高遠之意,是為喬氏。
- 出自匈奴貴姓:漢代匈奴貴姓有四姓,內有喬氏,後與漢族的喬姓融為一體。
2. 變遷:
- 漢晉時期:喬姓主要活動在山西、陝西、內蒙古、河北、河南等地。
- 南北朝時期:已經越過長江進入湖南、四川等省,並且在這一時期,喬姓人口不斷增加。
- 隋唐時期:喬氏主要在今陝西、山西、河南、安徽等省境內發展,河南商丘喬氏發展成為望族。
- 宋元時期:北方喬氏有避禍南下者,浙江、江蘇等南方地區有喬氏名人載入史冊。
- 明清時期:明朝有大槐樹喬氏東遷山東、河北,西入陝西,南下河南、江蘇等地。清朝有沿海喬氏族人入臺,進而遷徙海外者。明清之際,喬氏名人湧現,達到歷史最為鼎盛時期。
3. 分佈:當代喬姓以河南、山東、江蘇、山西四省為多,這四省喬姓約佔全國喬姓總人口的 55%。在山西省,喬姓也有一定的分佈,並且在歷史上有著較為悠久的發展歷程。
賴姓
1. 起源: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