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河北省—常姓、武姓、喬姓、賀姓、賴姓、龔姓、文姓 (第1/2頁)
1. 常姓
- 起源:常姓主要源於姬姓。一是出自周武王姬發的同母少弟衛國康叔之後,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姬封於康邑,世稱康叔封。衛康叔的支庶子孫後來以封邑“常”為姓。二是相傳黃帝死後葬於橋山,部分子孫留在橋山守陵,以山為姓,稱為橋氏,南北朝時,宇文泰名橋勤,去掉橋的木字旁改為喬,部分橋氏族人也改為常姓。
- 變遷:常姓歷史悠久,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繁衍遷徙。秦漢時期,常姓已有所分佈。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人口遷徙頻繁,常姓也逐漸向各地擴散。歷經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常姓在不同地區不斷發展壯大。
- 分佈:常姓在全國分佈較廣,主要集中於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安徽、陝西、遼寧等省。其中在河北,常姓也有一定的分佈規模,是河北較為常見的姓氏之一。
2. 武姓
- 起源:武姓起源說法較多。一是源於姒姓,出自夏朝大臣武羅的封地,以國名為氏;二是以先祖名字、諡號或封號為氏,如出自商朝君王商唐高宗武丁、春秋時期宋武公、戰國時期秦國大將白起之後;三是以帝王賜姓為氏,源於姬姓和改姓;四是源於姬姓,出自周頃王之孫姬滿的後裔,以封邑名稱簡化為氏;五是以官職稱謂為氏,如出自漢朝時期官位“武功爵”、官署武庫令、官吏武衛將軍和南北朝時期北周官史武伯等;六是源於複姓簡化;七是源於改姓或冒姓;八是漢化改姓,由蒙古族、滿族、鄂溫克族等少數民族漢化改姓而來。
- 變遷:武姓發源於河南、河北等地,後逐漸遷徙至鄰近的山東及江蘇等地。漢朝時,山東武氏成為顯赫家族,此後不斷向外遷徙發展。魏晉南北朝時,武姓大舉渡江南遷,成為江蘇一大望族,同時北方也有一支武姓遷入今山西。唐朝時,武則天使武姓發展達到昌盛時期,武姓在北方各地再次得以繁衍遷徙。宋、元、明、清四朝,由於戰亂和移民等原因,武姓人不斷遷徙,但仍然以北方為主要發展地區。
- 分佈:當今武姓主要分佈在河南、河北、遼寧、山西等地,其中河南為武姓第一大省。在河北,武姓也有較多的人口分佈,是河北的大姓之一。
3. 喬姓
- 起源:喬姓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為喬氏所改,出自姬姓。相傳黃帝死後葬於橋山,子孫中有留橋山守陵的,於是這些人就以山為姓,稱為橋氏,南北朝時改為喬姓。二是出自匈奴貴姓。漢代匈奴貴姓有四姓,內有喬氏,後與漢族的喬姓融為一體。
- 變遷:喬姓發源於陝西。東漢時,部分匈奴人南下歸附漢朝,喬姓開始與漢人相融。晉朝時有喬智明,系出鮮卑族。隋唐時期,喬氏主要在今陝西、山西、河南、安徽等省境內發展,河南商丘喬氏發展成為望族。宋元時,北方喬氏有避禍南下者。明初,喬姓東遷至山東、河北,後西遷至陝西,南遷至河南、江蘇等地。清朝有沿海喬氏族人入臺灣,進而遷徙海外。
- 分佈:喬姓以河南、山東、江蘇、河北等省為多。在河北,喬姓也有一定的分佈,是河北較為常見的姓氏之一。
4. 賀姓
- 起源:賀姓起源較為複雜。一是源於姜姓,為春秋時齊桓公的後代,以祖父的字為氏。齊桓公的後代有慶氏,西漢末年,慶氏族人中有避諱漢安帝之父劉慶之名的,於是改慶為賀,成為賀姓的一支。二是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慕容部的賀賴氏部落,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 變遷:賀姓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遷徙和繁衍。隨著各民族的融合和人口的流動,賀姓逐漸分佈到全國各地。
- 分佈:賀姓在全國分佈廣泛,在河北也有一定的分佈。不過其在河北的分佈相對較為分散,沒有形成特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