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54章 河北省—夏姓、鍾姓、汪姓、田姓、任姓 (第1/4頁)

加入書籤

夏姓

一、起源

1. 出自姒姓

- 夏后氏,為我國曆史上的第一個朝代——夏朝的王族,他們以國為氏,是夏姓的主要來源之一。夏朝傳十四代,十七後,歷時四百七十一年,為商朝所滅。夏王族以國為氏,稱夏氏。

- 大禹受舜禪讓而建立夏朝,其後代有的以禹的國號為姓,稱為夏后氏,後簡稱為夏氏。

2. 出自媯姓

- 以王父字為氏。西周初,武王追封帝舜之後媯滿於陳,建立陳國,傳至帝舜後裔媯滿第十一世孫公子少西(字子夏),其孫徵舒以祖父之字為氏,稱夏徵舒,其後遂有夏氏。

3. 出自其他少數民族改姓

- 回族中的夏姓,據說取自元皇慶年間(1312-1313年)從西方來泉州定居,後應聘主持清真寺教務的夏不魯罕丁名字的首音。

- 蒙古族中的夏姓,明朝時有蒙古人改姓漢姓夏。

- 滿族中的夏姓,清朝初滿洲八旗中有夏姓,滿族的夏姓其先出自漢人,入旗滿化成為滿族一員。

- 錫伯族中的夏姓,錫伯族夏氏歷史與滿族夏氏相似。

- 侗族中的夏姓,為侗族大姓之一。

二、變遷

1. 先秦時期

- 夏姓主要活動在河南、安徽一帶。夏朝時期,夏王族統治中心在今河南中西部和山西南部地區。夏亡後,夏王族後裔主要散居在中原地區,並逐漸向周邊擴散。

2. 秦漢時期

- 夏姓開始向山東、江蘇、浙江等地遷徙。秦末農民起義中,項羽部下有夏說,為劉邦所敗後,其後代可能遷徙到其他地區。漢朝時期,夏姓在中原地區繼續發展,同時也有一些人因做官、經商等原因遷往各地。

3. 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戰亂頻繁,社會動盪不安,夏姓人口大量南遷。一部分夏姓人遷往江南地區,如江蘇、浙江、安徽等地。這一時期,夏姓在南方逐漸發展壯大,形成了一些名門望族。

4. 隋唐時期

- 社會相對穩定,夏姓人口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夏姓人士在政治、文化等領域都有一定的表現。如夏敬渠為清代文學家,其著作《野叟曝言》在文學史上有一定地位。這一時期,夏姓人口不僅在南方繼續發展,在北方地區也有所增加。

5. 宋元明清時期

- 夏姓人口不斷繁衍,分佈範圍更加廣泛。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流動,夏姓人逐漸遷徙到河北、山東、山西、陝西、湖北、湖南、江西、廣東、廣西等地。一些夏姓人因經商、做官等原因,還遷徙到了邊疆地區和海外。

三、在河北的分佈

- 在河北,夏姓也有一定的分佈。隨著歷史的變遷,夏姓人在河北各地逐漸定居下來。在一些地區,可能形成了相對集中的夏姓聚居地。比如在石家莊、保定、唐山等地,都有夏姓人的身影。這些夏姓人在當地辛勤勞作,為河北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同時,河北的夏姓家族也保留了自己的家族文化和傳統,如一些夏姓家族有自己的族譜、家訓等。

鍾姓

一、起源

1. 出自子姓

- 宋桓公曾孫伯宗在晉國為官,生州犁,仕楚,食採鍾離,因以為氏,子孫或單姓鍾氏。伯宗為宋襄公之孫,宋襄公為商紂王庶兄微子啟之後,子姓。所以鍾氏源於子姓,是商湯的後代。

2. 出自嬴姓

- 鍾離國為嬴姓,其地在今安徽鳳陽東北,鍾離古城在今臨淮關鎮東五里,為春秋時期的小國。鍾離國亡於楚後,子孫以國為氏,後簡稱為鍾氏。

3. 出自少數民族改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