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山西省—余姓、潘姓、杜姓 (第1/2頁)
余姓
- 起源:
- 源於由余:據古代文獻記載,余姓主要源自春秋時期秦國的上卿由余之後。由余原本是晉國人,後來投奔秦國,被秦穆公重用,幫助秦國滅西戎十二國,成就霸業。由余的後代以其名字為氏,形成了余姓的一支重要源流。
- 出自姒姓:上古禹帝的小兒子姒罕,被賜姓為氏。大禹的妻子是塗山氏,次子宰,三子空又名罕,被封為餘度王,其後裔以封地為氏,稱餘氏。
- 因封地得姓:春秋戰國時期,齊魯地區有諸侯因封地在餘丘,家族稱餘丘氏,後簡化為單姓餘。
- 其他民族改姓: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如滿族的尼瑪哈氏、裕瑚嚕氏等,以及傈僳族、畲族、党項族等少數民族中,都有改漢姓為余姓的情況。
- 變遷:
- 秦漢以後,余姓一支遷入陝州(今河南三門峽陝縣),一支遷居江南,主要繁衍於今安徽。
- 魏晉南北朝時期,余姓進入今湖北、湖南、江蘇等地。
- 唐初,余姓落籍福建,唐末,有部分遷入韶州曲江縣(今屬廣東)武溪。
- 明代,余姓作為山西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陝西、甘肅、河南、山東、江蘇、浙江、河北、安徽等地。
- 清代,余姓遷至臺灣,又有移居海外者。
- 分佈:如今,余姓分佈廣泛,尤以四川、廣東、江西、雲南、河南、湖北、安徽等省為多。在山西省,余姓也有一定的分佈,但相較於上述幾個省份,人口數量相對較少。具體來說,在山西的一些城市如太原、大同、運城等地均有餘姓人口居住。
潘姓
- 起源:
- 始於羋姓: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楚國公族“羋潘崇”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潘崇字道安,是楚成王時的大夫,楚穆王繼位後,他被任命為太師,掌國事,楚國大治。潘崇家族受楚王恩寵,發展迅速,其後裔子孫遍佈楚國各地。
- 以國為姓:出於姬姓,畢公高的小兒子季孫封邑在潘。春秋後國滅,其子孫不以姬為姓而以國名為姓,奉季孫為潘姓始祖。
- 源於姚姓:是上古舜帝姚重華後裔,是以國名為姓。舜帝建都於潘地(今北京延慶),後將潘地移至今陝西省興平。商王朝時期,舜帝后裔建有潘子國,到殷商末期被周文王所滅,其子孫遂以國名為姓氏而姓潘。
- 因地得姓:水在河南,住在潘水邊的人以水地名為姓。下雒城西南有故潘城,有以地為氏者。
- 鮮卑改姓: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時,改鮮卑破多羅氏為單姓潘。
- 其他民族改姓:在水族、京族、土家族、彝族、瑤族、仫佬族、回族、壯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潘氏族人分佈。
- 變遷:
- 春秋戰國時,潘姓主要在今湖北省境內發展,此後,有向山東、湖南遷徙的少數潘姓人。
- 漢時,潘姓北遷至滎陽中牟(今屬河南省),三國時發展興旺而為滎陽郡一大望族。
- 東漢靈帝時,有潘乾因仕宦而遷江蘇溧陽。
- 吳國有右將軍潘璋由發乾(治在今山東省冠縣)而遷建康,而吳國還有瀏陽侯潘,為漢壽(今湖南省常德)人。
- 晉時,潘勖之裔孫潘才因任廣宗太守,而落籍廣宗(今河北省威縣),後又發展成為潘姓歷史上第二大郡望。
- 唐初,陳元光父子開漳,有河南固始人潘節隨其入閩。
- 宋時有潘節後人遷廣東、雲南。
- 分佈:元明清時,潘姓已分佈於全國各地。在山西省,潘姓也有一定的分佈,如在一些歷史悠久的城市和地區,都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