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25章 山西省—呂姓、蘇姓、蔣姓 (第1/2頁)

加入書籤

呂姓

- 起源:

- 源於姜姓:出自帝舜晚年賜伯夷呂氏。上古部族首領神農氏炎帝,因居姜水流域,以姜為姓。帝舜時,姜姓後裔伯夷為掌管禮儀的秩宗,幫助舜治理部落聯盟,政績顯著。禹代行天子時,伯夷成為禹的心腹,其建立了一個侯爵國,伯夷是呂國第一代呂侯,為呂氏始祖。在夏商周時,呂國都是諸侯國。春秋初年,呂國被楚國所滅,其後子孫以國為氏,形成呂氏的主脈,尊奉伯夷為得姓始祖。

- 出自姬姓魏氏:春秋時晉國公子重耳外逃,追隨者中有個叫魏犨的人,又稱魏武子。重耳回晉國當上國君後,封魏犨為大夫。魏犨的兒子魏錡在呂、楚兩地有封地,大家叫他為呂錡。呂錡的子孫就以封地為氏,稱呂氏。這一支呂氏系從魏氏分化而來。

- 少數民族改姓: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漢化,原鮮卑族之代北複姓叱呂氏、叱丘氏改為漢字單姓呂氏;五代後周時又改代北三字姓俟呂陵氏為漢字單姓呂氏。此外,在黎族、仫佬族、土族、蒙古族、土家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中,也有因漢化改姓為呂氏的情況。

- 源於任姓:據《左傳》記載,任姓包括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等。西周初期,這十個姓氏都是任氏後裔的封國,由任氏分支出來。呂氏也是其中之一。

- 變遷:

- 先秦時期:呂姓發源地應在今河南省南陽西一帶。到商周時代,伯夷這部份以呂為氏的後裔,又一次分化,呂這個大氏為眾多小氏,先後易呂氏改用其它字作氏名。

- 秦漢時期:秦時呂姓向北及西再度播遷,其中以山西西南部的繁衍最為旺盛,後成為當地一大望族。

- 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戰亂,呂姓也同其他姓氏一樣大舉南遷。至漢代呂姓已主要分佈於今河南、山西、山東等地,並散居於中國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其中,繁衍于山東東平及安徽淮南一帶的呂氏,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成為當地的一大望族。

- 隋唐時期:唐代時,呂姓的分佈更為廣泛,一些呂氏族人因做官、經商等原因遷徙到各地。

- 宋元明清時期:兩宋時期是呂姓發展的鼎盛時期,湧現出許多的呂姓政治家思想家,大大提高了呂姓的影響力,也確立了其在中國的大姓地位。宋元明六百餘年,呂姓的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遷移,由西向南方遷移。

- 分佈:當代,呂姓的人口已達 700 餘萬,分佈以安徽、山東、河南、山西、浙江、福建為最,其中河南、山東兩省人口占漢族呂姓人口的 31%,其次為廣東、河北、陝西、甘肅、廣西、江西、臺灣等省。在山西省內,呂姓也有較為廣泛的分佈,尤其是在一些歷史悠久的地區,如運城、臨汾等地。

蘇姓

- 起源:

- 出自己(妃)姓,以國為氏:顓頊帝裔孫吳回為帝嚳火正,生子陸終,陸終生樊為昆吾。周武王時,其後裔有司寇忿生,受封於蘇,後遷都於溫(故城在今河南溫縣西南部),其後代子孫遂以地名為姓,稱為蘇氏。蘇忿生是史料中明確記載的蘇姓第一人,被尊為得姓始祖。

- 古代北方少數民族複姓所改:漢晉時遼東烏桓部、南北朝北魏時鮮卑族拔略氏族、北宋時西夏党項族、金國女真族、清朝滿洲八旗中蘇佳氏、蘇都哩氏、蘇爾佳氏等改為蘇姓,錫伯族蘇木爾氏、裕固族蘇勒都斯氏以及彝族阿蘇氏、達斡爾族烏爾克氏等,亦改姓蘇。

- 變遷:

- 先秦時期:蘇氏世代住在河內(今天河南溫縣、武陟、沁陽一帶),先秦時代有一支遷徙到今湖南、湖北境內,一支遷徙到東周洛陽。

- 秦漢時期:漢初,蘇氏始徙於秦,自此,蘇氏由黃河河南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