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02章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孫姓、趙姓、吳姓、鄭姓、徐姓、朱姓 (第1/4頁)

加入書籤

孫姓

- 起源:

- 源於姬姓:古代周朝有個叫姬和的王族,他的兒子取名叫惠孫。惠孫受封於戚(現今的河南省濮陽市),其後輩崇敬惠孫,就取他的名字“孫”作為姓,世代相傳,成為孫姓的大宗。這一支孫姓是周文王之後,是先秦時期孫姓來源的最主要一支。

- 源於羋姓:楚國令尹孫叔敖,為官清廉,政績卓著,他的後人以他的字中“孫”為姓氏。羋姓孫氏也是黃帝的後代,其先祖季連部族逐步南遷到漢水流域,建立楚國,孫叔敖便是楚國名臣。

- 源於媯姓:齊田完的四世孫桓子的孫子,因為伐莒有功,景公賜姓孫氏,食採於樂安。田完是舜的後裔,不過虞舜作為孫氏第一世始祖只能是傳說,從舜的後代虞閼父開始才有確切的世系記錄。

- 其他改姓: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還有一些其他姓氏的人改為孫姓,比如三國時期東吳的孫權,原姓公孫,後來改為孫姓。

- 變遷:

- 古代變遷:

- 春秋戰國時期:孫姓在山東、河南等地已有所分佈,並且播遷頻繁。齊國內亂後,孫武子孫遷至江蘇、浙江一帶居住;孫武之孫孫臏在“田氏代齊”後返回齊國,在山東鄄城和阿間繁衍生息;孫武之子孫明仍居於富春,後此地發展成孫姓主要郡望。

- 秦漢時期:孫姓族人規模、人口進一步擴充套件,山東孫武后裔又有移居今山西平遙、清河、南陽、馮翊、長沙等地者,太原郡望在這一時期形成。

-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局動盪,孫姓大舉南遷,加上富春孫姓建立了孫吳政權,使得孫姓在南方分佈漸廣,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浙江、江蘇、湖南、福建、陝西及東北等地遍佈孫姓。

- 隋唐時期:孫姓的遷徙仍以南方為主,唐代固始人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漳及唐僖宗時,王潮、王審知入閩都有孫姓族人參加,又有河南孫姓被封侯於虔州度化縣,孫姓由此發展到江西。

- 宋元時期:金人南侵及蒙古軍隊的南下,使孫姓族人進一步湧入福建、廣東等地居住。

- 明清時期:有福建孫姓遷入廣東香山縣者,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即為此支後裔。

- 近現代變遷: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口流動頻繁,孫姓人逐漸遍佈全國,且在東部和江南地區較為集中。在近現代的移民潮、工作調動、求學等因素的影響下,孫姓人也不斷向新疆等邊疆地區遷移。

- 在新疆的分佈:如今,孫姓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也有一定的分佈。他們可能是透過不同時期的移民、工作調動、支邊等途徑來到新疆。在新疆的一些城市、鄉村以及兵團等地都能看到孫姓人的身影。比如在烏魯木齊、伊犁、喀什等地區,孫姓人在當地的經濟建設、文化發展等方面都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趙姓

- 起源:

- 出自嬴姓:漢族趙姓的始祖是周穆王時的造父,他是蜚廉四世孫,善於駕馭。他在桃林一帶得到 8 匹駿馬獻給周穆王,駕車日馳千里幫助周穆王迅速返回鎬京平定徐偃王造反,其子孫便以封地命氏,稱為趙氏。

- 趙氏分支:周孝王傳至周幽王時,造父的 7 世孫趙叔帶離周仕晉,從此趙氏子孫世代為晉大夫,掌握晉國大權。到戰國初年,趙氏聯合韓、魏二卿擊敗智氏,瓜分智氏封地,繼而趙敬侯趙襄子聯合魏武侯、韓哀侯三家分晉,建立趙國。

- 賜姓或改姓:源於帝王賜姓或外族改姓。先後有匈奴人、女真人、党項人、鮮卑人等歷史人物被賜姓趙,如漢代有趙安稽(匈奴人)等;蒙古族人成吉思汗三弟合赤溫後裔改漢姓趙;清王朝覆滅後,不少滿姓氏者改漢姓為“趙”。

- 變遷: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