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山西省—常姓、喬姓、賴姓、武姓、賀姓 (第2/3頁)
- 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氏的後裔,以國名為氏。炎帝后裔有四支,屬於古羌族的四個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古時烈與厲通,又音賴、故烈山氏、厲山氏、賴山氏皆同。古時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後有一支東遷,於商代在河南厲鄉縣建賴國,依附於商朝。周武王伐商時,賴人南遷,後來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號,為賴子國(今河南省息縣包信鎮)。
2. 變遷:
- 賴國滅亡後,賴姓族人開始分散遷徙。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賴姓不斷與其他民族融合,其分佈範圍也逐漸擴大。
- 隨著歷史的推移,賴姓在不同地區形成了不同的分支和家族,各自有著獨特的發展歷程。
3. 分佈:賴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在山西省內可能有一定的分佈,但相對來說不是特別集中的大姓。其分佈可能與歷史上的遷徙和民族融合等因素有關。
武姓
1. 起源:
- 出自子姓:
- 出自商王武丁之後,以祖名為氏。據《武班碑》所載,為商王武丁之後,以其祖名字為氏。
- 出自春秋時宋武公之後,以諡號為氏。春秋時宋戴公之子司空,死後諡號為“武”,史稱宋武公,其子孫以其祖之諡號為氏,亦稱武氏。
- 出自姬姓:
- 周平王少子姬武之後。周平王的幼子剛生下來的時候,因其手掌上有一“武”字形狀紋路,故被賜為武氏,為周朝大夫,後來他的子孫,因而以武為氏,史稱武姓正宗。
- 出自周頃王之孫王孫滿的後裔,其後代曾被封於武強(今河南省鄭州市一帶),在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武強氏,後有省文簡化為單姓武氏者。
- 以國名為氏:夏臣武羅被封武羅國,後國亡,其後子孫以國名為氏,稱武姓。
- 源於官位:
- 出自漢朝時期官位“武功爵”。漢武帝創設“武功爵”,在受授武功爵的將士之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爵稱號為姓氏者,稱武功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武氏。
- 出自漢朝時期官署武庫令、武衛將軍、南北朝其北周官吏武伯等官職的後裔,也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後簡化為單姓武氏的情況。
- 源於封地名簡化:漢朝有武強王梁,封地在今河北省武強縣,其後代因封地“武強”簡為武氏。
- 源於改姓或賜姓:唐朝時期,有傅、左、李諸姓被武則天賜姓為武氏;唐朝時期有個賀蘭敏,傳說是武則天的父親荊州都督武士彠的後代,冒姓武氏,其後裔子孫中也有以冒姓為姓氏者,稱武氏。
2. 變遷:
- 武姓在歷史上不斷繁衍發展,形成了多個分支和家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武姓族人參與了各種政治、軍事、文化等活動,為武姓的發展和傳承做出了貢獻。
- 隨著歷史的變遷,武姓人口不斷遷移,分佈範圍逐漸擴大。在古代,武姓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區,後來逐漸向南方、北方等地區遷徙。
3. 分佈:武姓在全國分佈較為廣泛,在山西省內也有一定的分佈。山西洪洞大槐樹是武姓的一個重要遷徙地,明朝時期有很多武姓族人從這裡遷徙到其他地區。
賀姓
1. 起源:
- 源於姬姓:為春秋時慶父之後。據《通志·氏族略》及《史記·燕召公世家》所載,春秋時,齊桓公之孫公孫慶克,他的兒子慶封以父名為氏,稱為慶氏。後來,慶封在齊景公時獨攬朝政,引起內亂,慶封逃到吳國。吳王把朱方(今江蘇丹徒縣東南)封給慶封,慶氏宗族聞訊趕來相聚。東漢時,慶氏改為賀氏。
- 源於姜姓:出自東漢汝陰令
↑返回頂部↑